中华操氏宗亲网欢迎您!
忘记密码

操姓:历尽坎坷传承千年

作者: 操风琴

        百家姓中,操姓是个比较罕见的姓氏,位列三百大姓之外,目前全国仅有十万余人。尽管人数较少,但是分布较广,江西、安徽、江苏、河南、湖北、浙江、山西、陕西、四川、重庆、贵州、福建和湖南等省市都有散居分布。
 江西操氏宗祠

操郎不娶曹氏女

尽管操姓人氏如大海中的沙砾,星散分布于全国各地,彼此不相识,但是各地的祖训却几乎不约而同:天下操姓是一家。另一条代代相传的祖训是:操女不嫁曹家郎,操郎不娶曹氏女。千年来,这条祖训得到了严格的遵守,查阅操氏族谱,未曾见过操氏与曹氏之间的联姻。民间流传潘姓不与杨姓通婚,是因为北宋时杨家将与奸臣潘仁美结下了梁子,从此杨家立规:代代不许与潘姓通婚。而操姓显然是因为与曹氏源出一宗。

翻开《中国姓氏大辞典》,对操姓的解释为:姓,见《姓苑》。郡望为鄱阳。也就是说,操姓源出于江西鄱阳,为了生存,操姓先民一再搬迁辗转,终至散落各国。如同湖填四川,如同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下走出的流民,小小姓氏,折射的是中华民族的艰难创业史、艰辛生活史。

安徽省潜山的操姓人氏说:“我们祖父的祖父说,离开老家到安徽时,祖先们的扁担上都写有鄱阳郡新义五个字。我们是魏王(曹操)的后代,这件事是一辈辈地相传下来的。”

浙江省西大湾的操国庆老人回忆说,他小时候家里的堂号就叫魏国堂,家中的牌位、扁担和箩筐等物件上都写着魏国堂,而且必须要用黑色字写,而当年曹操的领地就是魏国。

操姓到底源于何处

据不完全考证,操姓源出有三。

其一,源自姬姓,是周武王姬发后代。据明朝正德年间传下来的《操氏族谱》记载,操氏先祖之一的操节祖籍山西牟道县,操节与其子一同在朝为官。后因奸宦陷害,操节弃官入蜀(今四川),后定居“小歌山(今重庆长寿)”。相传操节临终时曾留下遗嘱给家人:“我操氏始祖乃周武王姬发之后裔、曹振铎之第二十七代孙(曹振铎,姬姓,受封曹国,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周武王姬发之弟,曹姓始祖)。也就是说:曹振铎乃曹、操两姓共同的先人。

据考证,魏王曹操的祖父曹腾是汉相曹参之后,即属于曹振铎一系。曹操之父曹嵩本姓夏侯氏,过继给曹腾之后改为曹嵩。在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后,追谥曹嵩为魏太皇帝。而从曹嵩开始,曹氏一家成为对历史影响最深远的家族之一。如果操节临终所言属实,那么操节一脉与曹腾一脉实属同源,都是曹振铎后裔。操、曹两脉同祀“曹子”。这一点,从曹、操两姓祠堂前有着相同的楹联也可以获得证据支持----广东广州小南门秉政街曹氏祠堂的门前楹联,与重庆长寿操氏祠堂门前楹联都是:学备六经东山受圣人之业,泽流千祀南国开贤者之支。

其二,源于官位,出自殷朝君主盘庚给大夫所封官职,属于帝王赐姓为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远早于东汉末年曹操后裔所改之操氏。据安徽的《潜山操氏族谱》记录,操氏源自北蒙(古地名),又称殷(古皖国,今安徽潜山),其祖先在当地做乐礼之官,主操琴瑟,亦称“殷操”。操,多指乐礼操掌之官,类似于乐正这一复姓。后人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称操氏,世代相传至今。(孔子谱写过著名琴曲《猗兰操》,东汉的蔡邕也撰写过两卷本的《琴操》,详细介绍当时的琴曲作品)。汉代名臣操乘极有可能属于殷操一系。

而地处南方皖国的殷操氏这一系,汉末时可能已经族灭,殷操系族灭之后,才有起源于江西鄱阳的曹操后裔迁徙至此、成功改姓操。

操氏祖谱

其三,鄱阳郡操姓,为曹操后裔。据江西的《谯国操氏族谱·序》(注:谯国为曹操出生地,故址在今安徽亳州)记载:“按操氏之得姓,其始于原东汉之曹休避懿之将篡,逃鄱阳,变姓祖操,遂以操为氏”。曹魏末年,魏帝曹奂年幼,朝政为司马氏把持。司马昭兄弟为篡夺皇权而迫害曹操子孙。司马炎废魏帝建立晋政权后,追杀曹魏皇族。曹操嫡孙曹林(曹休)举家逃往鄱阳郡新义,改姓操,延续至今。

据传,曹操为了防患于未然,规定家中每个儿孙生了男丁之后,都必须挑选其中一个放到其他地方养育成人,以防止对手满门抄斩、斩草除根。近代以前全国各地操氏的聚集以村寨群居为主,绝大多数位于交通偏远之地,似是为了避祸。

江西新义的另外一本族谱《宗谱年号引》之中,也记载了如下文字:“炎顾后患,派出羽爪刺杀我祖陈留王之子,幸夸忠臣大夫张范秘讯通祖,千方百计获出,曹邕沿途受难,改名换姓,以魏王之名为姓,霖为名,徙于鄱土鄱阳大镇,居瓦碎坞,复至新义白果岭,……”。大意是:司马炎顾及后患,派出爪牙刺杀我们的祖先陈留王之子曹邕,幸好有忠臣,大夫张范秘密的将消息通知了我们的祖先,千方百计得以逃脱,曹邕逃亡的路上受了很多苦难,不得不改名换姓,以魏王曹操的名字作为姓氏,并把名字改为霖,迁徙到鄱阳的大镇,开始住在瓦碎坞,后来又搬到新义白果岭。)

苏东坡曾为操氏修谱作序

目前江西鄱阳县金盘岭镇和田坂街镇有八个操姓自然村,分布在五公里之内,被公认为是操姓祖居地。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操天成(又名操师乞)即出自鄱阳操家,他举旗反隋,攻占了当时府郡南昌,自称“元兴王”,年号“始兴”,他称王不久即战死,在《二十四史》的隋史里有记载,其名字也被收录于《中国历代帝王辞典》。据传当地还有他的墓(衣冠冢)。

北宋的苏轼(苏东坡)、明朝的刘基等历史名人均为操氏族谱作过谱序。据《谯国操氏族谱·序》记载:“我操氏族谱宋斗祥公肇修,而后历元、明以及本朝历经名公宿儒所手定,虽会修支修不一,而要皆以魏大司马曹休公变姓为所自出,……”大意是:我们操氏的族谱最早是宋朝斗祥公修订,后来又经过了元朝、明朝以及本朝(清朝)无数的名人和宿儒多次亲手修订,虽然主家和支流修订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都以魏国大司马曹休以曹操的名改为姓氏做为共同的源头。

曹操后裔受到司马氏迫害是历史事实。同时值得指出的是,操氏族谱成谱的时间距离三国时期已经超过四百余年,很有可能是最开始修谱的时候,受限于当时隐姓埋名及操氏族人的记忆的差异,出现了不同的记载。但是全国不同地域的操氏族人在修谱的时候,不约而同将操氏由魏王后人受迫害而以祖名为姓的事情记载其中,说明“操氏是魏王曹操的后裔”在当时已经是操氏的共识。

明朝浙江按察使曹天佑曾为操氏重修族谱写过序,他这样写道:“余过篁礅,阅曹氏世谱,中间有别氏为操者,今读操氏谱,良然!”大意是:我过去曾经在篁礅这个地方读过曹氏的族谱,中间有记载到曹氏有分支变姓为操,今天我读了操氏的族谱,两相印证,果然如此!

中华民族史,是一部源远流长的迁徙史。每个姓氏,无论大姓小氏,也是一部有自己独特密码的血脉和文化传承史。生生不息,千流成河,有苦难,有辉煌,愿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能了解、追踪自己的祖先的历史,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操氏历代名人:

操乘:汉代名臣。

操天成:又名操师乞,江西人。隋末揭竿起义,自号元兴王。

操建球:中共早期烈士。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第四团团长。

操震球:近代著名教育家。曾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会长。

操采菊:著名诗人海子(查海生)的母亲。

原创 2017-02-21 操风琴 有风来无声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