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操驰《失去的记忆》赴卢浮宫参展之际
本报记者 操园官
昨日欣闻我市首界文化名人操驰《失去的记忆》将赴法国卢浮宫参展,看着她骄人的成就,我感到一簇簇灵感在她心间升起。她这位业余的画家一点也不业余,她将生活、将自然融入到自己的画中;看她的画有空灵、宁静的视界,还有童真与浪漫,是灵气、是生活的历练成就了她的今天。
据了解,不久前在桂林举办的"国际美展暨法国卢浮宫(carrousel)画展中国选区评选"活动中,操驰的国画作品《失去的记忆》系列,被法国美协主席米.歇尔金等一行一眼看中,获得了银奖,并入围由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12年12月法国卢浮宫(carrousel)画展。与此同时,在中国陶瓷绘画领域的新生代杰出人物中,操驰独创的没骨山水瓷版画作品也频频获金奖,令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要读懂操驰的画,是简单的方法就是体味她丰富的生活。她热情开朗,气质儒雅,她曾多次到上饶鄱阳新义操家来了解她祖辈居住的故乡,并捐钱修路、访贫问苦,村上的人都为有这样一位有出息的操家妹子而感到骄傲。她善画能文,她的散文清新自然,透出浓郁的乡情、友情、亲情及闲情等气息,有时一篇文章就是一幅画,引起人共鸣、共振。而她的画就更别开生面,新奇秀美了。
走的路长才情自然就长,心气高思维就深邃。看操驰的画,我就想到她的为人、她的人生经历。有时当我直观她一些作品效果时,只能感叹如有神助。她曾在安徽,东北、西北、上海、广州等地生活和工作过,不但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拜访了多位名家大师,悉心求教,在她的心灵中更有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以及大自然的沉淀。
小时涂鸦是操驰最爱的游戏,也是她自信的源泉。 20多年在部队从军的生涯给了她潜心习画的氛围,在画国画的同时,她又喜爱上了瓷器绘画。她的瓷器绘画得到了景德镇名师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教授的真传亲授。从她参加国家和省级画展获得的9枚金奖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时代的气息和本真的回归,她的作品用色、光彩、结构的协调都恰到好处,众多的行家大师一致评价她的画撑起了心灵的大美。我们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操驰,认为是她运用绘画艺术,用心灵去描摹了大自然中最美的感觉,展现出了自己所思所想,清心宁静、逍遥自在的天性,从而给人以一种赏心悦目之感,而不落于狭隘的俗套之中。
创作陶瓷山水画的灵魂在于笔墨,而笔墨的灵魂在于气韵贯通。操驰说“在绘画创作中,我逐步理解了‘气韵’和‘以天地为师’之精髓,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陶瓷山水画创作题材都是优雅宁静的自然景色,点缀以超凡脱俗的人物、村庄等景物。他们或渔歌唱晚、或与佛禅悟,或听泉观竹,或谈经论道。我们作画的人就这样在大自然中寄托人们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用绘画语言抒发自己的内心和思绪。我之所以喜爱陶瓷山水画创作是因为它不但能显示山水的美感,而且可以展示陶瓷的材质美、器型美、工艺美。”
采访时,国家级大师吴锦华告诉记者说:“操驰把技巧、评鉴、预见及思想全面整合,向世人揭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佛和凡人的禅悟语境。”是啊,你看她的作品所体现的,不是融合了历史和超视界的效果了吗?她的画不仅提供了绘画技艺上的一种新的经验和新的理解可能性,而且还展现了时代美学思想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正如美学家齐美尔所言:“审美的本质在于瞬间中感受永恒,在短暂中感受宁静”。
对于操驰将没骨山水创新性地运用到陶瓷绘画中,著名画家、中国传媒大学郭正民教授说:“操驰这是大胆的尝试,开辟了没骨山水陶瓷绘画的先河”。她在2012年由文化部主办的“深圳文博会”上的创意金奖作品,已被广东省博物馆收藏,她的《江山图》被安徽省博物馆收藏。她那满脑子奇思妙想的艺术语言符码,体现一个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创造超精神的质朴追求。
我不很懂艺术,可我细看操驰的画作,或五彩绚烂,或单色多层,或写大江大河,或绘荷花一朵,笔墨情趣与现代气息相融于一境,往往其变形出人预料,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体现出酣畅的写意特色。有人说这是不少专业画家经年累月孜孜以求的效果,可在操驰的笔下似信手拈来。稚朴的笔触与秀丽的色彩,在画上融于一炉,相得益彰。山水、人物、花卉、原野,均可带有浓烈的感情和“奇特而美”的新表现。
艺术总是多情的,它垂青的是那些勤劳而又具有天赋的人。操驰的画作,在创新的发展中,她的绘画语言在感动自己淋漓尽致向人们抒发对生活热爱的同时,独创了“操起画笔写真情,驰聘方寸绘丹青”高逸的大美境界。
《失去的记忆之一》:那是儿时的记忆,古老的房子、热闹的老街,拥挤的阁楼,是古朴和纯真,童真的感受是温暖的也是清贫的。(左图)
《失去的记忆》之二:青年时的记忆,清新的雨后老屋,朦胧的美,已经不复存在的新鲜空气和对生命希翼,理想与激情在朦胧中萌发。(右图)
系列作品简介
操驰(艾霖)参赛作品《失去的记忆》系列介绍:
操驰用拟人的绘画手法,以特殊的绘画语言符号“房子”来记载一生的美丽与伤感。从那些失去的记忆中的不同场景、拥挤的房子中,感慨人生的沧桑变幻和岁月的痕迹,用四幅画来表现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人生经历的四个阶段,以所住过的拥挤的、清新的、残破的房子中找到曾经的存在但已消失的历史记忆。
《失去的记忆之一》:那是儿时的记忆,古老的房子、热闹的老街,拥挤的阁楼,是古朴和纯真,童真的感受是温暖的也是清贫的。
《失去的记忆》之二:青年时的记忆,清新的雨后老屋,朦胧的美,已经不复存在的新鲜的空气和对生命希翼,理想与激情在朦胧中萌发。
《失去的记忆》之三:中年的记忆,火红的年代,激情的岁月,为理想而奋斗,生命在燃烧,染红残破的老屋,留下的是伤感。
《失去的记忆》之四:老年的记忆,看遍人生百态,从归清冷的雪后老屋,激情褪去,留下了伤痕,消逝了繁华,走向宁静与空旷,这些带着伤痕的老房子,载着一生的追求,如今也消失得无踪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