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大员操贵(桂)的故事
——明朝开国宣武将军、刑部侍郞操贵往事
一 、传说与谱载
小时候,经常听到村里老人讲述操姓显祖操贵的故事,虽是片言只语,可简直是神的传说,甚至有人过年时写下十分霸道的对联:必刚公在此,诸神听令!后来,我从族谱上读到操贵的事迹,他的文韬武略为国为家,羡煞时人;他的“舫斋”寓天地于其中,让人遐思。他是我们操姓在朝庭中最大的官,正三品大员刑部侍郎,犹如今日全国法院院长,中央委员。明朝中叶嘉靖皇帝采纳民意又给他阴升一级,在新义卧龙嘴祠堂前建“司寇第”,“荣升”为二品高官。
在浮梁,我与宗亲谈到明朝中期操姓子弟中进士者特多,而又以浮梁为最多。金龙兄说,当地有个传说,浮梁风水好,最好在操家,无操姓就没有浮梁。后有一风水师说,操氏风水如轮船,只要破坏了操氏的风水眼“舫斋”,操姓必散。
在田坂街七甲操家,我们参拜了操贵墓,墓碑是清朝时重立的,当地操姓老人说,操贵墓中只有头,没有身体,身体是由木头雕刻而成的,墓葬地风水极佳,有诗为证:激水撞劲冲,朝朝有人中。抚摸着冰冷的青石,眼观前方,心情也渐渐变得开朗,我不禁念道:时光倒退500余年,你是一方豪杰;为国为民纵身首分离,仍魂归故乡保卫一方百姓;你是我们操姓的骄傲,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疼。
后来在上海中华书局图书馆,我看到了湖北黄冈操氏族谱,该谱最赞美的人物就是操贵,开篇是《明太祖袭封功臣诏》,谱中记载他们黄冈那支始祖操桢与操贵是兄弟,宣武将军操贵是老大,操桢是老六,也是老小。
其后笔者又在安徽繁昌看到了《安徽太湖操氏族谱》,上面有操桂(贵),操贵为他们六世祖,谱中载有裔孙操绍彬于光绪三十二(1906)年,根据操姓老人传说及有关县志写成的《宣武将军丹精公传》。据当地操姓人介绍,安徽、湖北都有操贵墓,都是只有人头和以木头雕刻身体的墓。
同朝同代,操贵与操桂都是明朝初朱元璋时期的显官,而且都是身首分离,再一推算,时间相同,性情相似……只是死因不同,被皇上诛杀是操姓人的疼,好在没有株连。因此我认为他们是同一人。时光啊!你是否能让我穿越到500多年前,让我好好地记录先祖操贵的功勋。
本着无风不起浪,传说皆有因的精神,我将操氏各地族谱中操贵公事迹进行了整理,以弘扬我们操氏一脉相承的正能量。
二、身世再揭密
操贵公,名贵(桂),字必刚,谥号丹精,号舫斋。江西鄱阳新义咀上操家人,为新义咀上操家自天成公后十六世祖,安徽太湖、繁昌操氏第五世祖先,湖北黄冈那支始祖操桢的大哥。
他生于元朝,家业殷实,早年从事儒学,熟读经史,为当世人杰,怀救国救民于水火大义之志。当汝颖红巾军起义(1351年)的时候,他知道天下将要乱了,于是弃文习武,回家乡研习兵法,筹钱筹粮,族谱记载他沉毅有勇有谋。
操贵何年出生?族谱记载他大儿子操謦远出生于元朝至正十七(1358)年,以古人婚嫁年龄计,他当为20岁,这样我们推断出,他有可能生于元朝至元四年(1338年)。朱元璋杀他时而不罪及家人,且将诬告他的人也杀了,我想朱皇帝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他只是想找个理由诛杀功臣而已。于是我推断,操贵公肯定比朱元璋皇帝年少,朱皇帝生于1328年。谱上记载操贵公有三房妻子,多位儿子。他是由韩国公李善长推荐的,我想朱皇帝杀操贵公之时已经开始对李善长有看法了,他更有可能死于胡惟庸案之时,即洪武十八年(1385年),时年57岁。
相传操贵公在浮梁时,他爷爷奶奶相续过世,其奶奶许昭年老后思儿心切,不幸摔伤了脚,所以时人敬称她为拐脚婆婆。她过世后,操贵公决定将她葬在浮梁县翁田下长源都一风水宝地,可棺木就是抬不动,当此之时,一位长者走过去焚香跪拜说:“婆婆,你是担心脚不好使,赶不上老家过年吧,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在正月初一给你过个拐脚婆婆年,答应就动身吧!”就这样,拐脚婆婆去浮梁了,新义咀上操家多了一个年——正月初一晚拐脚婆婆年。
操贵公爷爷福五公操哲卿与奶奶许氏儒人之墓取形螃蟹戏珠,左眼穴为公,演水穴,右眼穴为婆,墓基申山寅向。地师说,此催官之地,操贵公之显乃兹地所钟,因下厝有犯,巡山罗猴于贵力有减,大发人财。坟前基址陈洪二姓居住在那里。万历年间陈洪两姓俱败,产业分而侵渔起。时操姓名贤进士东川公增价复买洪姓住屋地基坝地塘园,于是该墓香火又盛。
三、家国天下事
当时,鄱阳有徐方董为乱,成为当地最有势力的土匪,他知道操贵公能文能武,强迫操贵公做谋主。操贵公见徐方董屠戮生民,只想要金钱财物和美女,没有拨乱反正为天下百姓谋的心意,于是拒绝了他,并逃走躲避他。徐方董大怒,时时想抓住操贵公杀掉,以雪他心中之恨。一天,徐方董访得操贵公行踪,部署兵力追杀,他营中步将李老得悉之后,偷偷告诉了操贵公。
操贵公得闻李老消息后,当即带全家人深夜走上赤岭,藏匿深林,恳求父母一同逃走,父母不听,说没事没事。徐方董张狂之极,那里等得到五更?他带领100多骑兵来围捉操贵公,可只抓到操贵公父母。徐方董用尽酷刑追问操贵下落。操贵公父亲传一公操月溪唾骂他们说:“良禽择木而栖,你是什么何人?我的儿子怎么肯做你的谋主,自已辱没自己‘从龙之志’耶!”徐方董更加愤怒,于是用刀杀死了操贵公父母。天一亮徐贼退走,操贵公见父母被徐方董杀死,哭得死去活来,为了逃命,只得简单地将父母埋于桥边荡砂丘内,可能就是今天七甲操贵墓前的河边。操贵公逃往浮梁官庄何宅隐居,教授庄主子女读书。
正当时,恰逢州郡瓦解,浮梁陈知县网罗贤才,他要求当地德高望重的人向他推荐有才能的人,并保证一定重用。浮梁官庄村老百姓联名推荐了操贵公。陈知县派人来请操贵公,操贵公高兴地跟他们走了。在县衙门,操贵公对答如流,陈知县十分看好操贵公才学,因此结拜为兄弟,操贵公长为兄,留下来主导浮梁县政事。
江西参政(忝正)吴平章,名称五宰相,见天下混乱,来安守浮梁,陈知县问操贵公如何迎接,操贵公拿过笔墨在红旗上写了幅对联,题云:红旗耀日军心壮,绿野闻风贼胆寒。吴忝正见对联惊问陈知县:“此联出自何人之手?”陈知县兴奋地曰:“鄱君操必刚所出也。”参政请与操贵相见,只见操贵公扪虱而谈,深深感叹他的才学抱负,于是任命操贵公为操都司,继而命令镇守浮梁县。几年来,操贵公运筹决策,多方设施,各方势力均不敢窥犯,浮梁县老百姓因为有了操贵公免了许多战火。这之后,操贵公修了浮梁县西城,并自建房一栋,名为“舫斋”,安置老婆孩子。当时,操贵公还置买了操家坞田一段,李姓磁窖九座,居屋三重,历茅岭书房一所。
当是时,元失其鹿,干戈并起。罗田人徐寿辉在江西九江称帝,可不久就被陈友谅火拼了,操贵公率浮梁县假装依附陈友谅。至正二十三(1363)年,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时,操贵公带人到鄱阳湖探观阵势,感到陈友谅成不了事,知天命在太祖朱元璋,于是率所部浮梁县归明,并以粮草资助太祖,作为参谋商议战事,朱元璋授操贵公羽林左卫百户。
四、操公琬与《舫斋》
在操贵公同时代,操姓还有众多杰出人物,如操贵叔叔妙荣公,还有被朱元璋赐号“江东书柜”的、和刘基齐名的操公琬。公琬公是元朝进士,任安徽池州学录,明洪武二(1370)年,太祖召见,命修《元史》,后以老疾赐诏还乡。他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科学院副院长。
操贵公在浮梁时,安徽已乱,公琬公从池州学录的任上回到了老家乐平,教授乡里,时常客居操贵公处。操贵公给因自己而死的父母修了《遐观亭》,自己的居所又名《舫斋》,这两栋建筑都在浮梁,很有特色,公琬公十分称赞,先后写下了散文名篇《舫斋》与《遐观亭记》,为了普及,我用今天人习惯的文字翻译一下。
《像船一样的房子》
在船上安家的人,适宜于水上而没有什么依托的吗?在陆地上盖房子的人,心安于土地而没有什么羡慕的吗?何况人是在水上与陆上不断地迁移的啊!不知不觉地失去的,在这里得到,或者又在那里丢失。这水与陆两者交织在一起很难分拆,虽然各自有特点,但割裂来看都有偏颇,贯通在一起才得妙境!必刚公操贵君以船来命名自己的住房,是不是他看到了水陆贯通的妙处呢?
房子的西侧如船的样子,敞开中间为堂屋,不远处边上是人住的卧室,向前望去,一间一间的像盆池缠绕在曲栏边;房子的后面堆起了土,土堆上种的是植物花草,枝枝蔓蔓相连形成一道屏障。冬天因此而感觉暧和,夏天枝叶散开又带来清凉。想一想,在心情好好的时刻,观此美丽的景色,相互往来的宾客朋友,有的写文章、绘画,有的喝茶、吃酒,有的在下围棋、象棋,有的鼓琴、奏乐……就这样各自展示自己最欢乐的一面,添景添乐。这就是这房子最常见的景象。
每到夏天傍晚,当水面平静、晚霞照射之时,靠在厅堂前的柱子上观莲花,好象就听到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样美妙的歌声;在晴朗的秋天,推开窗户,放进月亮,有如走入蓬莱与心灵仪表兼美的女子在一起赋诗作乐;至于将心思都放到国家大事上的人,也喜欢这样的环境、美景啊!他们可以在这里观赏、可以在这里休息,要动就动,要静能静,既可以长知识,也可以休养身心;身体感觉舒服了,内心也就强大了,这房子里包罗万象、寓意深远啊。我从前游杭州西湖,带着美酒及精美的酒具,在荷花香中慢慢地荡着轻浆,以至不知道了人世间还有热、还有烦恼这样的事。
政局动乱以来,我逃窜在山谷间,不怕寒暑、还时时有被杀的危险,人不知道如何保全自己, 那里又能够想到游历参观这样美好的地方呢?今天看到操贵公的这房子,回忆起以前的往事,就像宋朝程伯子观猎时不觉有了欢喜的心情,难道我的欢欣爱慕只是出于我见识少的原因吗?有人说,欧阳修公用“舫”来命名他的书斋,已是大家都见识过的,而操贵公借用他的名字、引用他的说辞,又是什么用心?
哎呀嘿!真不容易与普通人的说得清楚啊!自从开天辟地以来,天地就是这样运动、升降不已,无所依托,只是人生活在天地中有些人对此变化一无所知啊。人们在天上看地球就像看到一叶偏舟啊,在球只是茫茫宇宙中的点滴而已;人与万物都生活在天地之间。用船来命名书房,用船来命名住所,又有什么想不通的呢? 操贵公秉性聪明,又通道理,是我们操姓宗亲中杰出的人才,所以我很乐意写下这些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心意。(宗人乐平操公琬记)
五、智勇冠三军
洪武四(1372)年,操贵公随都指挥使马荣征战,作战勇敢获得战功,皇上诏授昭信校尉,涖任金川。洪武五(1373)年二月操贵公赴辽阳,六年调定远都卫,在位时,他整军校,练士卒,勉励大家做人要忠要义,号令严明。洪武九(1377)年,操贵公调定辽左卫,随本卫指挥徐玉开往草河开州汤站,邀击胡虏,他侦查到达军至双林口,就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斩杀敌人首领三人,部下纷纷争先,大败敌军,敌人连夜逃得不见踪影。操贵公说:“犬羊无厌,今虽小挫,势必复来,宜严阵以待之。”不多久,敌人大部队果然来了,操贵公就这样与千户李文一起打败了敌人。一次,在干罗山城,操贵公与达军遇。操贵公偃旗息鼓,慢慢地张开两翼等待敌军。敌军到了,操贵公席地而坐,就像没有看见敌军一样。等到敌人靠近自己的骑兵时,操贵公忽然持矛上马,大呼杀贼,军容甚整。敌人向来听说过操贵公的故事,见到旌旗上“操”字拔马就逃。操贵公率军乘胜进击,两翼友兵又一起来夹击进攻,达军败绩,夺获马匹军械数不胜数。
这场战斗,操贵公用1000多击败了敌人数万人,大大地打击达军的气焰,鼓舞我军的士气。朝庭嘉奖操贵公功劳,调升他为定辽前卫,子孙世袭昭信校尉,管军百户,钦赏缎绢三表里。
操贵公每战,手持长戈披甲上马,一骑先出,告戒左右不要跟从来,即使跟上来了,也追赶不上操贵公。操贵公所向披靡,没有敌人敢接近他;也正因为这样,没有敌人不认识他的。 部将经常向操贵公提意见,希望他爱惜自己,不要随便一个人出去。操贵公说:“吾受国厚恩,就怕死得不是地方,马革裹尸是我的本分也,你们等不要多谈。
洪武十二(1380)年,操贵公战场归来,皇上钦召操贵公赴中书省听用,理刑淮安案,无滞牍,狱无冤民,左丞相韩国公李善长早朝特疏,奏升操贵公为刑部侍郞(正三品)奉议大夫。于是操贵公开始对明朝所有的大案进行了查审。他赋性刚毅,心念执着,以法为大。洪武十八(1385)年,在审理国舅有关的案子时,他不听某些人打招呼,不受外人的干扰,这得罪了当朝许多皇亲国戚和大臣,于是这些小人编造操贵公不尊重皇上的话传了出去,有的还到皇上处打小报告。照理说,开国朱皇帝怎不知实情?也许操贵公的强势让他为儿孙们感到担心,也许他心中的小虚荣让他一时失去了理智,家谱上记载说“法审国舅,触太祖威,遂坐死。”
就这样操贵公被砍了头,时年57岁,好在没有牵连到家人。杀了操贵公,皇上后悔说:“误杀忠臣操必刚!”这之后,朱皇帝又借此事,杀了打操贵公小报告的人,逮捕了一大批人,这就是历史上的宰相胡惟庸案。操贵的小夫人程氏用盒子装着操贵的头星夜赶回了鄱阳老家,将操贵公葬在韶田百锦村。
俗话说,大丈夫要死得其所!被皇上莫须有的杀了头,操贵公的后人不甘啊!于是他的死有了不同的版本,于是他有了多个坟墓。
繁昌裔孙操绍彬在光绪三十二(1906)年根据家中老人的传说以及一些县志,给操贵公写了个传,操贵公死得其所,死于战场。记载如下:
洪武十八(1385)年,达贼再一次侵略边境,操贵公率领本卫马军第一个出场与达军战斗,擒获了敌人二名将领,缴获了良马两匹,还斩首了一位将领,敌人败退。不多久,操贵公又率领马军攻克敌人,获得他们的装备物资,操贵公再乘胜追奔,深入到边地至辽滨塔,差一点全歼灭敌人。可是遇到了敌人大量的救兵,操贵公的军队没有后续支援,于是被团团围住。部下劝操贵公脱掉战袍穿上便装突围逃走。操贵公说:“我一生作战十多次,只有进没有退,所以能有今天。今天没有战败小丑敌人,反被他们所困,这是我的命。如果我怕死,那么后来的人那个不可以贪生,那样敌人能消灭吗?我应当用自己的死来勉励后来杀敌报国的人。”说完,他率领所有部下与敌人短兵相接,亲手杀了数十人,身上多处受伤致死,当时是五月初一日。他的战马刨开泥土掩埋了操贵公,然后奔回了大营,战马咬着操贵公部下的衣服带着他们找到了操贵公被掩埋的头,然后装好带回去安葬。朝庭讣告天下为操贵公举办追悼会,皇上亲自写了祭文,命待御赵杰等代他祭奠,诏赐宣武将军,封赏操贵公子孙,世袭将军之职,为嫡妇的永远享受恭人之封。
六、永远的追思
在我们操氏各地的族谱上都记载说,操贵公后,操氏先人反复告戒子孙,勤读书、勤农耕,多赚钱,不要去做官。就这样明初操氏只出贤达,很少有人做官了,如一代神医奉直大夫操銮。直到明朝中叶,操姓子孙考中进士的才多了起来,操氏显祖,明初刑部侍郎操贵被朱元璋错杀后,成为操氏心中永远的痛。
明朝中叶,操氏进士操守经揽先人遗迹,满心悲怀,于是上书当时朝庭,士大夫聚在一起讨论这件事并上书当时皇上,时明朝嘉靖皇帝特颁发诏书,为操贵平反,并要求饶州府助操氏修理祠堂,将操贵官阴升一级,在新义卧龙嘴祠堂前建“司寇第”。《操氏族谱》记载说:嘉靖九年(1531年)巡按江西御史李存义,为了表达朝庭对忠臣的敬重,上书嘉靖皇帝建议为操贵立奉议大夫坊,朝庭批示加一级建司寇坊。司寇坊原自大明嘉靖癸已(1533年)年间,守经公见刑部秋官操贵历仕功迹煌煌,申章上奏,上准勒旌恩,荣司寇与族鼎建,后一修于:大清康熙壬子(1672)年;再修于康熙已亥(1719)年; 延及嘉庆戊午(1798)年越岁,原有一百零八坊将捐坏,操龙旗复禀之鄱阳县吴公,吴公加批如禀兴修,因而重新鼎建。至道光甲申(1824年)年修入县志,志载坊表,本非无稽,后之人倘有修时仍禀县可也。
自此,“操氏宗祠”成为地方文物。
《操氏太湖族谱》记载说:后人感恩操贵公忠义,又文武双全,于是塑文武二像供于始祖祠堂。又以操贵公殉节的五月初一日这祭祀始祖日,为的是表达不能忘怀操贵公的忠义。此后,在整个明朝,操贵公后人代代都有人世袭将军,被称为将军世家。
现在,我们所知的,他的坟墓就有三座,一直香火都很旺。
整理者 操园官
参考文献:
1、操公琬《舫斋》
2、《明故先君刑部侍郞必刚公行状》
3、《刑部郞中操贵授职关文》
4、《送刑部侍郎操君赴诏书》
5、《操都事(必刚公)纪功序》
6、《宣武将军丹精公传》
7、《明太祖袭封功臣诏》(1385)(选自湖北黄冈操氏族谱)
8、《乐平操氏族谱》
9、《繁昌操氏族谱》
10、《太湖操氏族谱》
11、《潜山操氏族谱》
12、《黄冈操氏族谱》
13、洪、海、浩三公《操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