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操氏宗谱本源事实序(乐平)(1151年)
尝闻人本乎祖厥绍克昌,蓋天降之赋于人者,令以阴阳之正气,气脉变通则人之遗体始生焉。夫水源、木本,则其生物不测。譬之水有源也,浚其源则其流也长;譬之木有根也,培其根则其枝叶盛;如人之有祖也,原其祖则其后也昌。此理气和符节合人事,序同归一理也。
本宗鼻祖武公,名大操,字文杰者,原系姬姓召公之后,因祖被秦乱而子孙世居燕国北平貂狐焉。至西汉时又迁中夏,吾祖大操者,生于汉之武帝建元辛丑(公元前140年)四月十八日申时,博学好辩,广志存心,元鼎丙寅(公元前115年)年,维阳太守张骞大司农令汲黯。颜异等荐于上曰:“有吴山人名大操者,聪明冠世、才气超凡,异于常人,其祖自燕国初由貂狐而迁我中国,当赐以中国之臣。”
初任会稽郡守,继而御史大夫,石庆桑宏羊荐任西河郡守,政治廉洁、清节爱民,帝闻之召入宸殿曰:“卿为西河郡守,美哉!山河之固,汉国之珍也。”
太初丁丑年(公元前104年)大中大夫公孙卿、太史公司马迁、丞相孙贺等荐任荆州刺史,再封新义伯,赐姓“操氏”,而操氏之姓始称,是大操为操氏之鼻祖也。生三子:长曰(操)忠 、次曰(操)义,幼曰(操)仁,共居新义郡。义公、仁公失传,忠公生(操)齐同,齐同生(操)福祖,福祖生(操)嗣丞,嗣丞生三子,长曰佸、次曰估、幼曰佔。佸公、估公失传,佔公字德海,生子一,曰(操)仕宏,仕宏生操道昭,道昭生操存志,存志生四子,长曰文、次曰行、三曰忠、幼曰信。文公、行公、信公俱失传,忠公字季剑,生于汉和帝元兴乙巳(公元105年)七月初九寅时,世居新义,汉顺帝永建丁卯(127年)年,南阳樊英、河南张偕、江夏黄琼等荐推,以春秋明经及第。初任翰林院中书,次任崇政殿秘书,阳嘉二年壬申(132年),尚书令左雄、汝南陈番徐孺子等荐任太常院中书侍郞,再任尚书仆射。郭泰、刘宽等荐封新义伯。
(十世祖操)季剑生子二:长曰潜、幼曰渊,其共居新义郡,渊公失传,潜公生逢吉,逢吉生德裕,德裕生子武。子武生三子:长曰欣,次曰欱,幼曰欯,共居新义,欣公、欱公失传,欯公生子一曰初。初公生昌银,昌银生福灵,福灵生三子:长曰桂,次曰栢,幼曰梓。桂公、梓公俱失传。
(十九世祖)柏公字春龄,生于晋惠帝永熙庚戊年(公元290年)三月初七日酉时。建兴癸酉(公元313年)年,港阳祖逖刘琨等荐推,以春秋明经及第。初任广州通判,与同寅刺史陶侃俱以政治仁洁爱民。帝闻嘉之,建武丁丑(公元317年)年,瑯琊王戴邈王导等荐任海陵郡守,三任安福殿侍中郞,永昌壬午(公元322年)年,王敦谢鲲戴渊等荐封海陵子男,生子四:长曰道,次曰德,三曰礼、幼曰义,共居新义郡,道公、德公、礼公俱失传,义公生福振,福振生尚彬,尚彬生存忠,存忠生二子:长曰勤、幼曰劼。劼公失传,勤公生彦昭,彦昭生义祖,义祖生杜宇,杜宇生三子,长曰伟、次曰仪、幼曰倜,倜公俱失传。
(伟公字师乞,生于566年,五代晋时以文章显,有女云姑。大业十二年(616年)与同乡林士弘率众起义,攻克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自称元兴王,年号始兴(一说天成)。后中流矢而死。所部归林士弘率领。操师乞,性情豪爽,膂力过人,爱好打抱不平,又饱读诗书,大业十二年秋,操师乞亲率起义军向江西重镇——豫章郡(今南昌)进发,乘敌不备,一举攻占了豫章。在那里,操师乞任命林士弘为大将军;并确定以豫章为据点,逐渐向江南各地扩展。)
(廿八世祖)仪公字仲仪,生于宣帝大建庚寅(公元570年)七月初九亥时,世居新义郡。 隋开皇庚戌(公无590年)年,五教苏威、杨素等荐推,尚书义及第,初任江东郡守,次任建康郡守,常游金陵钟山。庚申(600年)年,监察御史房彦谦、高孝基等荐任工部侍郎。
唐高祖武德甲申(624年)年,杜如晦、姚志廉、张蕴古等荐任工部侍郎,生二子,长曰珪、幼曰琬。琬公失传,珪公生存义,存义生尚彬,尚彬生翼之,翼之,生文风,文风生少蕴,少蕴生宗远。
(三十五世祖操)宗远字师诣,生于宪宗元和壬辰(公元812年)七月初七日亥时。唐文宗太和乙卯(835年)年,宋申锡御史、中丞舒元与刑部侍郎李训等荐推,以诗义及第,初任河南太守,唐宣宗大中丁卯(公元847年)年,李德裕、令狐绹等荐任礼院中书侍郎,葬在新义松林坞,丑山未向,飞天蜈蚣形,宠妻鼓翼案,前妻九垄功臣钱永业七世孙女也,钱氏葬共处。后妻同寅太守李仲威之女,李氏葬逍遥山龙泉坞,乾山巽向,出水莲花形。公生三子:长曰坎、次曰太、幼曰在。坎公、在公俱失传,泰公字泰初,生子三:长曰添成,次曰万成,幼曰邦成,共居新义,万成、邦成俱失传。
(三十七世祖 操)添成公名希武,字仕契,生于咸通戊子(公元868年)年七月初九日寅时,世居新义郡,唐僖宗光启戊申(888年)年,京兆尹王嶶、李克用,杭州刺史钱鏐等荐推,以勇义入仕,初任宣歙节度使,与将军宁庚、司徒郑传等收平黄巣兵有功;次任建康都尉。唐同光癸未年(923),郭崇韬、石敬塘、李嗣源建任兵部尚书,封号马骤天庭,封文兴,公在鄱阳逍遥山龙泉坞,拾造道观,立三清大殿,号龙泉观,事实见唐书。
操氏世祖系吴山鄱江新义郡大操公赐姓始也。世孙成立大功勋,封祠堂、庙宇在鄱阳新义,自有碑牌为记。墓龙泉观后。莲花塘桂林墩,丑山未向,天马饮泉形,金杯案,妻程氏、妾周氏葬同处。生子三:长曰珦,字贞方,迁齐东济阳县操源里居焉;次曰琬,字利方,迁秀州华亭县操湾里居焉;幼曰璟,字元方,居新义,生于后梁开平己巳年(公元910年)八月初九日亥时,晋天福丙申年(936年)居新义祠堂,官至大中大夫,资治少尹,生谋阴宅,墓在双桂林东湾,妻王氏。妾何氏葬共处。清溪叶仙帅计云形,取螃蠏出泉三案捶末祖案虚张嗣或蝉联。元方生三子:长曰道、次曰德、幼曰仁,共居新义。德公、仁公失传,道公生子四:长曰万成,居新义南山;次曰博成,居新义祠堂;三曰义成。行万六名篪;幼曰万里,行万十,与兄同修齐扶奕奕居。万里迁乐平永丰乡居焉,义成公迁乐平静里乡蓝桥居焉,葬松林坑,庚山甲向。螃蠏形,江鳅案,娶蔡氏,葬同处。
义成公生二子,长曰元善,次曰仲行;元善公生二子,长曰念一,次曰念二;仲行公生二子,长曰念四、次曰念六。公同居蓝桥西。念四公生一子,曰二十二公;公生三子,长曰曾十一、次曰曾十三、幼曰曾十六。
(四十三世)曾十六公名师允,字仲明,号文显,生于绍圣丁丑年(公元1097年)七月十六日子时,官常州无锡县丞,公始分桥东居焉,葬在桥西住基下坐,辛戌向兼乙辰,妻詹氏葬同处。 念六公生子一,曰廿一,廿一生子一,曰曾十四。
万成公生子三,长曰元赟,次曰元質,幼曰曾;元赟、元質居新义南山,元赟公生三子:长曰悴行二十九,次曰甜,行二十一,幼曰怿,行二十三,共居新义。二十三公生五子,长曰锜,字仲藻,居新义;次曰铨,字太连,迁浮梁深渡,三曰镞,字仲葩,迁抚州临川;四曰锡,字仲萌,迁饶城府前;幼曰钟,字仲英,迁南昌腾王阁居焉。
博成公生子三:长曰孟洪,居新义;次曰仲海,居新义分水岭,今子孙则居卧龙嘴,幼曰季浩,居新义楼下。县丞曾十六同新义族叔藻等承传先世祖宗脉迹源流、先业,以绪于后世子孙,步规修德,仿前人之善,志袭祖宗之高风,治家以孝悌为先;处世以忠,义为上;消凌兢机电敦亲逊庆几厚福址于子孙绵昭穆于新义、蓝桥乎?!
时,
宋高祖绍兴二十年(公元1151年)庚午岁黄钟月二十三日
操氏新义伯武公四十三世孙
乐平蓝桥东县丞师允
浮梁操太连男
深渡操季中
抚州临川操仲葩等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