缦清之“梅花三弄”——操声国
——《操声国画集》序
操声国:字缦清,号虚堂,别署茶父、梅月生。祖籍安徽桐城。1974年12月出生于浙江安吉。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及书法专业。现为:诸乐三艺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硕士;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安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湖琴社社员;湖州市第七届人大代表。
2005年,由西泠印社出版《演绎经典·操声国·花卉》作品集一部;作品及论文多次发表于《美术报》、《浙江文化月刊》、《艺术界》、《 书法赏评》等报刊杂志;作品多次参加省级以上展览并获奖。
壬辰维夏,余以殗殜之身自都门返鄣南故里,于青山碧水之间养疴疗心。某日,友邀于桃花源含光阁品茗赏景。阁外濛濛细雨中草木葱翠欲滴,令人作出尘之想。俄顷,蓦见粉壁间墨笔枯树一高一低蜿蜒而上,苍劲郁勃,清气逼人。二树顾盼有姿,若高士之途遇;交柯缠枝,如担夫之争道。树不着叶,地不点苔,翩翩然凌空而出,如二老衲从云雾中来。古气盎然,令人遐想。友问:“画者何人?”余答曰:“操君缦清也。”
操君名声国,字缦清,号虚堂,别署梅隐。籍于古桐国而生于故鄣郡,吾乡之俊彦也。余初识操君于庚寅暮春。葛衣布履,闲散淡宕,腹有诗书,谈吐不俗,谦谦然有古名士风概,而其貌则尚留青涩之感。操君浑不若胸无点墨、稍能涂抹即攀龙附凤招摇自吹者流。哦,此君岂非可造之材乎?及蒙邀入其书斋,啜茗谈艺,观其书画,始知此材正茁然而长也。操君毕业于中国美院,工画,擅书,能文,善琴。其书斋内四壁满架古今典籍。君沉酣期间,青灯黄卷,引为至乐焉。操君画不随流俗,直接宋元,浸淫于传统而能自立。其山水似有松雪、云林、石溪、宾虹遗韵,却又似故里之佳山佳水;其花鸟则似得徐熙、赵佶、南田、复堂神髓,却亦如拾于旷野,撷于山崖。操君作画师古而不泥于古,画风清简淡雅,非识见低俗平庸者所能比拟也。操君书法,小楷取魏晋之范,行草追随二王、怀素及苏米,篆籀则醉心于鼎彝。读其书画佳作,一曲“梅花三弄”依稀萦绕于耳际,令人情亦悠悠,思亦悠悠……
桃花源细雨依然。品画间,友复问:“此画似未画竟,亦未题款,其意奚为?”余审视良久。昔板桥道人以己少少许胜人多多许。操君画多作小品且以简淡见长。粉壁巨幅如何简而有物,实费思量。前人尝谓:作画当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简处见繁,繁处见简。此自非刻意经营者所能逮也,盖由性灵与涵养出之焉。余以为操君画简淡清雅之风,日后或将参入雄浑、厚重、遒劲之元素。予谓不信,且看其临习米南宫、散氏盘时磅礴之气溢于楮墨,即可知之矣。笃信以书入画传统之操君,其画风之嬗变,由此或可见其端倪焉。桐城派以阳刚阴柔品评散文,而品评书画其理岂非一欤?操君画与小楷之阴柔,行草大篆之阳刚,二者兼得而宜再求融合之。此亦应得诸桐城文化之濡养也。粉壁之画如何续写,但问操君耳。
目今画坛,浮躁、丑怪、媚俗之风弥漫。尚未深究传统且不读诗书而自诩“写意”“创新”“新文人画”者,岂鲜见哉?然亦终将昙花一现而被艺史汰尽。淡泊名利,孜孜以求,牢筑根基之新一代秀彦,必将大有为于艺林。此亦余所寄望于操君者也。
操君画集拟将付梓,属序于余。余本不敏,且衰病多年,不贸然为文久矣。今虽草此短文以应,然亦往往文思在东而落笔写西,搜索枯肠而辞不达意,且感神疲力竭。苕翁老矣!今操君假桃花源含光阁备清茗一杯,再论粉壁之画。席间聆其一曲“梅花三弄"。抚者如痴如醉;老夫则心驰神往,“点头听、击节赏、停杯看”陶然一乐耳。
壬辰闰四月安吉吴民先撰于凤凰山麓之祥云书屋南窗 时年七十又四
吴民先:吴昌硕嫡曾孙,苏州教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