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荣公潜山怀宁2020年各谱谱序
由操声源(田甫先生)编辑整理
谱序(一修)
潜山县操氏宗谱序
(录自四、五修)
圣天子以孝治天下也,必辩其分以联其情,葢(gài)人之生本祖,祖之生本天。天有经纬(1)而在人则经纶,其大经是故天,非度之缕析则日星无以灿列;人非伦之秩叙(2),则远近无以联属。惟其叙之勿遗勿淆,斯历百千代而亲爱之勿替。族之敦睦,风俗所由厚也;家之谱牒,族姓所由睦也。历朝之玉牒,欧苏(3)之谱图胥是道矣。余自涖(lì)任皖江,览六皖之风俗,恂恂率弟子职(4),而潜尤醇谨称最焉,葢其天性孝友之融结有自来也。岁壬午(1702)省水灾历潜之西郭,田园汜(sì)溢。宛在中央者询之,出以敝庐对,则操生祖铭祖鑑(jiàn)也,窥其气宇(5)德隅(6)外呈,绝无邀憐态,心竊(qiè)异之,其弟姪珍宗感宗岐等皆懇懇欵欵(7)率父兄教惟谨,以此益信孝友之所以融结(8),而潜之风俗所由以益厚也。越数年,操子以在前寇氛失谱,合众纂(zuǎn)修稿成呈阅,余乃察其本末,知其世德之绳绳,子孙之振振(9),冠裳(10)之济济(11),节义之煌煌(12),逈非他族所能颉颃(13)。且操自受姓以来考之,汉有乘公,晋有天成,宋有斗祥,皆高科巍第照耀先后,而天成独显於鄱湖,子姓彬彬(14)称极盛。当有元时,亦或延於他郡,复仕芝城(15),如妙荣公者,今以其迁潜遡(sù)为始祖。而从前,如史氏阙疑例,则是追远之中寓以敬,慎亲者无失其亲矣。天道循其故,故经之纬之而不讹;人道宗其亲,故经之纶之而无误;此正仁人孝子之用心。其识为甚宏,其义为甚正,视世之强附而务夸毗(16)者,奚啻(17)迳庭(18)哉,因书数言以弁(biàn)其首,表孝治之可籍以扬。
休命抑卜其昌炽,由兹保世滋大云!
康熙五十(1711)年岁在辛卯春王月之八日 赐中宪大夫知江南安庆府事 何鼎譔
【注释】(1)经纬:本指织物的纵线和横线,比喻条理秩序。(2)秩叙:即“秩序”,犹言次序。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齐守规则之意。(3)欧苏:指欧阳修和苏洵。因欧阳修编《欧阳氏谱图》、苏洵编《苏氏族谱》,创立新体例,人称欧苏定式。(4)弟子职:即《弟子职》,记弟子事师、受业、馔馈、洒扫、执烛坐作、进退之礼,类近今之“学生守则”。(5)气宇:指气度、气质、气概;风度。(6)德隅(yú):犹言德行方正。(7)懇懇欵欵:殷切诚恳。懇懇:至诚也;欵欵:诚恳、忠实,欵(kuǎn),款的异体字。(8)融结:融合凝聚。
(9)振振:众多貌,盛貌;群飞貌。(10)冠裳:指官吏的全套礼服;指官宦士绅;指文明、礼仪制度。(11)济济:众多貌;整齐美好貌;庄敬貌。郑玄笺:“济济,士大夫之威仪也。”(12)煌煌:明亮辉耀貌。(13)颉颃(xiéháng):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14)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15)芝城:江西。 (16)毗(pí):接连,毗连,毗邻。这里指攀亲的意思。 (17)奚啻(xīchì):亦作“奚翅”。何止;岂但。(18)迳庭:相差太远。
潜山县操氏宗谱序
(录自六修)
始予备员问邑之大姓,凡七八则知有操氏。既七载,诸大姓之以讼(sòng)内讦(jié)者蓋不一,而操氏不与焉。若文学,又新(9)则尤其族之良也,其貌冲然(1)以和,其气渊然以深,予每心识之,而又新(9)曾不一(2)以非公至偃室(3)。一日,者(4)以所辑族谱与其族所为之公序诣予,请为一言以弁(biàn)诸其首,曰铭。将以是举,联族属之疏者而亲之、远者而近之,使毋忘厥初,以庶几(5)日集於雍睦(6)。而父母(指地方官)之有词,尤吾侪(7)子弟之所乐闻而喜从者也,故幸德大夫言(8),以为是举重以益为吾族劝,惟大夫之有以惠赐之也。予受而卒读之,因重歎操氏之所以独异於诸姓有由也。夫自世之降也,故家大族或不无鄙(bǐ)夸其堂,从不使之齿行列过,此以往而益如遗矣,有能笃疏远之爱者必以为美谈,而常不数数见也。今又新习孟仲藻咸贞(9)等特有事睦族而为,是将使其族之人共知,其始之所由分者,实本之妙荣公一人,而远者於以不终远,疏者於以不终疏,是谱之有系於其族非细也。若其裁制之善,无不确、不祥、不慎之弊,於文行、德业、仕宦、节烈必有书,是皆有以植人材而维风俗之大者,宜可以为谱乘法(10)。又其所称家之乘犹国之史,厥疑勿书,益惟其信而有徵,不肯苟自附会,此即狄武襄不欲自附梁公之高(11),致其不徒以为餙观(12)也。审矣,故予尤乐为称道焉,而於其所谓尊祖敬宗,而联一本於亲亲之谊者,益於是有厚望焉,又新(9)与其族其益勉之矣。夫人有善乐为之,称道而使之,益知所劝,此长人者(13)之所有事也,谓予之为邑於斯,而将以其不文之词为足,以是举重则予所之不敢出也。
康熙五十(1711)年岁在辛卯九月既望
赐同进士出身知江南安庆府潜山县事充江南乙酉(1705)科文武两闱同考官 阳夏叚(jiǎ)舒撰
【注释】(1)冲然:谦虚貌。(2)曾不一:不止一次(非公事谋面)。(3)偃室:公庭,办公室;住室。(4)者:代词,这里指又新,即祖铭。(5)庶几:连词,表示在上述情况之下才能避免某种后果或实现某种希望,也说庶几乎或庶乎。差不多,近似;希望,但愿;或许,也许;有幸。(6)雍睦:亦作“雍穆”,团结,和谐。(7)吾侪(chái):我辈,我们这类人。(8)幸德大夫言:希望得到有名望的地方官员的赐言。幸:希望;德:德高望重。(9)又新:十股祖铭;习孟:十一股祖珍;仲藻:十股祖鉴;咸贞:九股宗感。(10)谱乘法:族谱家乘的范例。(11)狄武襄不欲自附梁公之高:狄武襄,狄青也,山西汾阳人,北宋大将,卒后,赠中书令,谥(shì)武襄;梁公,狄仁杰,武则天时期宰相,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即位之后又封为梁国公。宋朝有个残酷的制度,为了防止兵士开小差,在兵士的脸上刺上字,狄青当小兵的时候也被刺过字。过了十多年,狄青当了大将,但脸上还留着黑色的字迹。有一次,宋仁宗召见他,认为当大将脸上留着黑字,很不体面,就叫狄青回家以后,敷上药,把黑字除掉。狄青说:“陛下不嫌我出身低微,按照战功把我提到这个地位,我很感激。至于这些黑字,我宁愿留着,让兵士们见了,知道该怎样上进!”宋仁宗很赞赏狄青的见识,更加器重他。后来,因为狄青多次立功,被提拔为掌握全国军事的枢密使。一个小兵出身的人当上枢密使,这是宋朝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有些大臣嫌狄青出身低微,劝仁宗不该把狄青提到这么高的职位。但宋仁宗斯时正在重用将才,没有听这些意见。狄青当了枢密使,有人总觉得他的出身和地位太不相称。一个自称是唐朝名相狄仁杰后代的人,拿了狄仁杰的画像,送给狄青说:“您不也是狄公的后代吗?不如认狄公做祖宗吧!”狄青并不为改换门庭而冒认祖宗,他说:“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12)餙观:装饰外表。餙(shì),古同“饰”。(13)长人者:管人的,官也。
操氏宗谱序
(录自五修)
语曰,仁者必有后,则不仁者之断断无后,可知也。昔人传酷吏谓张汤(1)宜无后者也,而有安世(2)遂为天道难问之说。陈大士(3)谓恶人不靳其有后,致所以绝之者,言不仁,虽有后必终归於无后也。曹瞒(4)寔为汉贼,千载下妇人竖子(5)咸知其不仁,断宜无后,固不待典午(6)之歼灭,始无噍类(7)也。潜邑有操氏来自豫章之鄱湖,世系釐然。若蘄谱(8)所云,孟德四十二世孙易姓为操之说,不待深辨而知其荒唐不足信。矧操原谱载,始祖妙荣公在元代生卒年月特详,自当奉为鼻嫡,其先世必有积德大君子,善厥诒谋传之奕冀,瓜瓞绵绵久而弥昌者。闻鄱阳操姓在故明簪缨继美燕翼蝉联,其必非逆瞒孽种可知。兹潜之操,人才甲一邑,其行事迥異诸人,潜风喜华而操尚朴,潜俗多傲而操循理,潜士狥名多浮,而操惇(dūn)古质行不佻,以是信其非出於曹,而操自成其为操也。余释组(9)居潜六周星纪(10),潜人颇不以余不肖而日益见亲厚。操有又新(祖铭),生者辟雍匡士(11)也,与余交久而弥笃,侠肠如雪能解排大纷难,遐迩推为彦方太丘(12)焉,今毅然以修明宗谱为任,偕其兄仲藻(祖鉴)暨习孟(祖珍)、子璞(宗相)、咸贞(宗感)、松屏(宗斌)、俞嘉(宗孟)、知畏(祖震)、西山(宗岐)辈,鸠族众协力相玉於成。是举也,昭穆辨、功德彰;深得古圣,教睦、教孝至意;其不出于曹而自成其为操,更可决矣。至其历世文行,有人仕宦、有人忠义节烈、有人支派远近迁移,居址葬域碑铭原谱皆班班可考,故谓操为鄱湖著姓可,为皖潜德门可,为江左(13)阀阅(14)世胄可,而谓为曹瞒后嗣则大不可也。如余族氏系出南轩宣公,为蜀之广汉绵人;既而迁衡山,为衡人;由衡迁豫之唐州,为唐人;由唐迁晋之洪洞,即为晋人;复由晋之洪洞迁於洛,世为洛人;故谓余,为蜀、为衡、为唐、为晋、为洛,无不可;而但不可谓非宣公理学之裔也。余於操苐,序其有后之必属仁者,而纷纷荒唐之说不待深辨,知其不足信也已。
康熙五十(1711)年岁次辛卯阳月下澣 伊洛漪园退叟张步瀛翰拜譔
【注释】(1)张汤:西汉杜陵(陕西西安东南)人,幼时喜法律,曾任长安吏、内史掾和茂陵尉,后补侍御史,中国古代著名的酷吏,又以廉洁著称。(2)安世:朱安世,西汉汉武帝时期人,人称阳陵大侠。侠,是“以武犯禁”,即用暴力触犯律例的意思。汉武帝下诏通缉追捕他,被捕后,他诬陷追捕他的公孙贺一家,以巫术诅咒汉武帝,导致公孙贺等人的死亡,这成了后来巫蛊(gǔ)之祸的开端。(3)陈大士:陈际泰字大士,明江西临川人,崇祯进士,与艾南英等以时文名天下。(4)曹瞒: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5)竖子:童仆;小子,对人的蔑称。(6)典午:即“司馬”的代稱,隱指晉朝皇室或晉朝。典,司也;午,马也。(7)无噍类:比喻没有一个人生存。《汉书·高帝纪》:“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所过无不残灭。” (8)蘄谱:湖北蕲(qí)春县操姓所修的《操氏族谱》。(9)释组:犹释绶,离职的官员。(10)六周星纪:六个完整的岁月,应是六年。星纪:星次名;泛指岁月。(11)生者辟雍匡士:曾是辟雍的学生,一个正直的读书人。辟雍:亦作“璧雍”,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辟雍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而设立的大学,是“天子之学”的场地,是“行礼乐,宣德化”的地方。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古代重视教育,把老师列于“天地君亲”之后,天子亲临太学讲学行礼,叫临雍,表示关切。匡士:正直的读书人。(12)彦方太丘:士林之翘楚。彦:古代指有才学、德行的人;太丘:东汉陈寔,曾为太丘长,世称陈太丘;指有名望,交游甚广。(13)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14)阀阅:旧指臣下的功绩和资历。《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志序》:“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者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阀,积日曰阅。”;亦指记功和簿籍;古代仕宦人家大门外的左右柱,常用榜贴功状,在左曰阀,在右曰阅,因称仕宦人家为“阀阅”。
潜邑操氏宗谱序
(录自四、五修)
古无谱考,司马作世表倣诸周谱,则谱自周始。周道亲亲也,亲亲则由亲而上遡之,祖功宗德如在目前,故没世而不忘。由亲而旁达之,同本分支若为一体,故合敬而同爱先王之所由。展亲锡类(1)、以次昭穆、以别亲疏、以联远近,而缀宗支者至祥且慎也。夫次之别之则其分严,联之缀之则其情笃,自贵逮贱莫不各有其分与其情。周丰(2)曰,宗庙之中未施敬於民而民敬,墟墓之閒未施哀於民而民哀,彼固动以天,而圣人乐有以相成。故国有玉牒,邑有乘誌,家有谱系,皆仁人孝子之心。出於不自己编而纪之,示有所守、有所考、有所鑑而已矣。予昔承乏(3)兹土,饮射读法(4)之期,首以孝弟训,而贵家大族多薰炙於其祖若父,风良俗美。及接见操子又新(祖铭)、仲藻(祖鉴)、习孟(祖珍)、咸贞(宗感)、西山(宗岐)辈讲大宗小宗之谊,恩义恳至恺切动人,知其孝友为政,施於一家者久矣。阅邑誌,若操清洙之司铎、瑄公之任合州,以及高极公之一门节烈,炳耀天壤。询其家谱,则潜自明季流寇焚灭,存什一於烬(jìn),余者皆长老笔墨所追忆而有,宋以上阙焉。呜呼!世湮(5)年远,妄附汾阳(6)支析族繁等诸途路,此有心仁孝者所以往往抚膺而悼叹也。操子天性纯挚憂衋(7)者有年,而后乃得合族属之心力,重订宗谱焕然一新,其仁以率亲,义以数祖之意洋溢行閒,把玩者灑然动色。览其托始於迁祖,则例春秋之义传,信也;从三世以分支,则例礼之继祢者为小宗也。功务纪之、德务録之,亦如三颂之歌於清庙閟宫而有穀貽孙,子濯灵保后生也(8),是岂非亲亲之道,上治祖祢旁治昆弟(9),而可为一邑之风化者哉。今夫人之有祖,犹山之敦艮,则峰峦迤逦(yǐlǐ)而巃嵸(zǒng);水之源远,则支流分析而浩瀚也。操祖由鄱湖迁潜嶽,鄱居五湖之一,潜膺汉室之禅,精英淑气必有钟毓於斯人者。移鄱湖之支流分派,齐潜嶽之耸壑昂霄,则子孙振振、组佩(10)累累者,亦曷有穷期耶。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孝者百善之原也。今兹治谱,纪其宗祠、祭产,以守世祀;详其迁徙兆域(11),以考端委;述其德行文章,以鑑前而式后;则仁孝之大端具,是而余庆亶(dǎn)其然矣。予虽解组(12)留潜,犹乐籍以扬孝德、树伦教,而振笔为之序。
康熙辛卯(1711)岁次小阳月 谷旦 赐进士出身原任江南安庆府知潜山县事西洛张步瀛撰
【注释】(1)展亲锡类:重视亲情,锡类:以善施人。展,重也;类,善也。(2)周丰:春秋鲁国人,在回答鲁哀公使者的话中有,在社稷和宗庙里,不必教百姓敬重,百姓自然会敬重;在先民的废墟和坟墓之间,用不着教百姓悲哀,百姓自会悲哀。(3)承乏:所任职位一时无适当人选,暂由自己来充任。旧时在任官吏常用的谦辞。(4)饮射读法:饮,即乡饮酒礼,是以序长幼、尊贤能为主旨的源远流长的教化活动;射,则指古代的射礼,与“乡饮酒礼”并行者称为“乡射”,“射”亦为古代儒者必习之艺,同时兼有修身的意味;读法,则是直接对百姓进行教育、纠戒其行为的活动。(5)湮(yān):埋没,年代久远。(6)汾阳:指汾阳王郭子仪,五代郭崇韬妄附郭子仪后人,哭之于坟,遭后人贻笑。(7)憂衋:忧伤。衋(xì),伤痛貌。(8)亦如三颂之歌於清庙閟宫而有穀貽孙,子濯灵保后生也:就如同(人)虔诚地在寺庙里敬奉神灵一样,是在为子孙谋划美好的未来,让他们能逢凶化吉阿!三颂:《诗经》中的《鲁颂》、《周颂》、《商颂》,合称三颂。其中多为贵族祭祀、祈福之乐章。清庙:《诗·周颂》篇名。《诗·周颂·清庙序》:“《清庙》,祀文王也。”;指古帝王祭祀祖先的乐章;即太庙,古代帝王的宗庙。閟宫:神庙。閟(bì):古同“闭”。貽孙:即贻厥孙谋。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贻:遗留;厥:其,他的;谋:计谋,打算。子濯:复姓。指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子濯孺子。子濯孺子和卫国的庾公之斯都是春秋时代的“神箭手”。子濯孺子奉命攻打卫国,反遭卫国的庾公之斯追击。子濯孺子旧伤复发,无力还击。原以为必死无疑,幸亏庾公之斯的箭术是向尹公之他学的,而尹公之他又是向子濯孺子学的。所以庾公之斯追来后心软了,说:“我不愿用您的箭术伤害您。” (9)上治祖祢旁治昆弟:注意,这里的治不是普通所指的治理、管理、统治,而是谱既成,按而览之,百世上之祖宗蔼然如聚一堂,百世下之子孙熙然如列两阶,秩序井然有条不紊谓之治也。(10)组佩:官吏。组,用丝织成的宽带子、古代用作佩印或佩玉的绶;佩,古代文官朝服上的饰物。(11)兆域:墓地四周的疆界,亦称墓地。(12)解组:解下印绶,谓辞去官职。组,印绶。
族众启后公序
(录自五修、嵊沈大湾自修谱)
家谱曷为(1)而作乎,蓋以序昭穆、缀(zhuì)本支、别亲疏、昭功德,以示劝联族属,以合爱者也。大传(2)曰,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於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於祢亲(3);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家谱之义於是乎取,然而不可以不确,不可以不详,不可以不慎。确之云者,遡源必覈(核的异体字)也,我操氏系出前汉乘公,其最者已;南北朝则有天成公,宋湻祐斗祥公。及我祖妙荣公自元至正閒以戎职逐寇过潜指为乐郊(4),遂由宿邑迁焉,而其先则系出鄱湖,潜之有操氏自此始。以故乘公、天成公、斗祥公,而我谱不悉其巅末者,亲尽不及也。家之乘猶国之史也,阙疑弗书,直如夏五郭公(5)例,故我祖权舆(6)於妙荣公,取其确而有徴也,不然猶郭崇韬妄附汾阳(7),谱豈不自貽千古訕(shàn)笑哉!或曰此未免失之不详,不知天下以疑传疑者则详猶之略,以信徵信者虽略而不失为详。我潜自寇劫以来烽火连天,家之丧谱者不一,赖我先人敬志始祖,生卒年月始末来踪,详为登録。以后析支各有失记者,不敢强登年寿,然文行(8)必书、德业必书、仕宦必书、节烈必书、婚嫁必书,以及远迁近移、宗祠祀产、葬所碑志皆班班可考,展视而得,可谓详矣。昔史迁(9)纪汉太公而不名,刘媪(ǎo)而不氏,千载下不闻,以不详讥之,亦详所当详耳。虽然寿之梨枣(10),奕世不朽者,亦不可不慎也。乃慎之道,则尤严於笔削之外与严於字句之中,如非吾族者,纵千驷赫奕(11)不以乱吾支,或入继应为其后者,亦直书而不讳。遥宦远贸者志其祖以竢(12)后,而不敢没於书;纪行实(13)者如其人,而不敢妄设一字之毁誉。至若健在人品,年弥高而德期弥邵(14),亦不得遽(jù)加评断以沮迈征(15),凡以敬宗厚族庶几(16)於慎,而或免怨恫(17)之罪焉。嗟乎!前人去远矣,生聚日繁矣,列居星布矣。古人云,三世不修谱,谓之不孝。前此谱牒,既亡於兵燹,不亟为重辑,势将路人其族人,此山谷六旬始识四世从兄之所由,见诮(qiào)也。今幸伯叔昆弟协力纂修,各述所闻见,稽(18)之纪载以求其确,合之端委以志其详,触之孝思以矢其慎。而取资忘贫、搦管(19)忘陋、纠事忘劳,是岂予数人事哉,即合一族人之事之心也,合一族人之事之心,即祖若宗之事之心也。得祖宗之心而凭鉴焉,将见元气盎蒸(20),其俾昌俾炽(21)正未有艾。此大传之率亲率祖(3),所以迄於成百志型礼俗而乐无斁(22)也。谱事竣而众乐观其成,故翕然(23)公为之序。 裔孙同撰
纂修
九世:胜彬、胜忠
十世:祖鑑、祖华、祖珍、祖永、祖铭、祖武、祖齐、祖乾
十一世:宗聖、宗孟、宗古、宗感、宗禋
十二世:德毓、德仁 薰沐敬撰
【注释】(1)曷为:为何;为什么。曷(hé):何,什么。(2)大传:指《礼记·大传》。(3)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用恩依循自己的父母,节级向上到祖辈,(恩就很轻了);用义依循自己的祖辈,顺延着下来到你自己,(所以祖辈的义重)。自:用;仁:恩;率:循着;等:差;顺:顺延。(4)乐郊:犹乐土,安家立业。(5)夏五郭公:《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6)权舆:起始。(7)郭崇韬妄附汾阳:郭崇韬错拜郭子仪为祖。在郭崇韬权倾朝野的时候,同事豆卢革向他献媚说:“汾阳王郭子仪是代北人,后来迁到华阴,侍中大人您世代在雁门,和汾阳王大概有些关系吧。”郭崇韬明知查无实据,但却顺水推舟地说:“乱世之中家谱不幸丢失,先人们常说汾阳王是我们四世之祖。”从此,郭崇韬就以郭子仪的子孙自居。后来他带兵讨伐蜀地,在陕西路过郭子仪的墓地时,还下马大哭后才离开,人们听说后以此嘲笑,使“郭崇韬拜郭子仪”成为认错祖宗、拜错太公的历史笑话。郭崇韬: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后唐名将、谋臣。初为唐朝昭义节度使李克修亲信,后归河东晋王李克用,用为典谒,能临机应对。李存勖嗣晋王位,对其才干尤为器重,任中门使,参管机要。汾阳:即郭子仪。(8)文行:“言文行远”的略语,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文采和品德。(9)史迁:汉司马迁的别称。司马迁为太史令、掌修史,故称。(10)梨枣:古代印书的木刻板,多用梨木或枣木刻成,所以称雕版印刷的版为梨枣;指书籍,这里指“宗谱”。(11)千驷赫奕:地位显赫。千驷:四千匹马
,言马多;犹千乘。赫奕:光辉炫耀貌;显赫貌。(12)竣(sì):同“俟”,等待。 (13)行实:行为朴厚;指生平事迹;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14)年弥高而德期弥邵:年纪越大,期望的品德就越好。邵:美好。(15)以沮迈征:以免被以后的岁月证明是不准确的。沮(jǔ):坏,败坏;迈征:“日迈月征”的略语,日月不停地运转,比喻时间不断推移。(16)庶几: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差不多,近似。(17)怨恫:亦作“怨痛”。怨恨,哀痛。(18)稽:考核,考证。(19)搦(nuò)管:握笔,执笔为文。(20)元气盎蒸:生气和活力如云雾蒸腾般蓬勃向上,比喻盛多的样子。(21)俾昌俾炽:兴旺,昌盛。(22)斁(yì):厌弃,厌倦。(23)翕(xī)然:形容一致,指一致称颂。
操氏宗谱告成姻戚乐观公序
(录自五修)
周礼大宗伯(1)以饮食之礼(2)亲宗族,以脉膰之礼(3)亲兄弟,而其属小宗伯(4)则掌三族(5)之别以辩亲疏,小史(6)则奠世系、辩昭穆,蓋(gài)古者得姓命族,所以训之敦睦使亲其亲,尊其祖敬其宗者由来旧矣。至于家之有谱,亦倣是自谱牒不讲而人疏,弃本支如陶之路人,其族祖杜之防猜,其从孙坏伦败俗,为害可胜叹哉。然潜自明季流寇焚戮(lù),人之保全性命者十之二三,谱之荡废者比比皆是。今际朝廷崇奖孝弟(tì),而土著之家,子姓复林林起,则所以萃涣联情孝弟之道莫先於治谱,谱治而亲疏以别、昭穆以辩、世辩以明、笃伦纪而维风化,胥於是乎在是故有流源焉。所谓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mí)为小宗者,可展卷而知也。有内传焉,自祖功宗德以及壶范,凡嘉言、懿行、仕声、宦业,在人耳目者可述而志也;有外传焉,蓋遵古内宗外宗之制,以广亲亲之谊。诗所谓,问我诸姑,遂及伯姊者也。尝闻操之受姓,或曰曹魏之裔,然汉已有操乘公,历晋唐宋元明皆簪缨鹊起。此如王姓之有太原瑯琊,妫(guī)姓之有北海陈留,则各祖其祖亦未可料。而今操诸君之为斯谱也,世远无徵者概阙而弗録。昔人所谓膏梁盛门、爵位蝉联、文才相继者吾自有之。删书断自二典(7),春秋在乎传信,此操氏作谱大指也。今夫人经营萃裘(8)之务,必得人焉为之倡,而其人又必视乎其德行、其学问、其财、其力而后可以无憾。乃操君辈则兼之,志同力迸(bèng),既先治宗祠、割祀产,其牲牷(9)有具、荐饗(10)有堂、聚族有道、敦治谱牒不肃而成。然则操君之厚宗祖、收族属,岂独谱系云尔哉,然观於其谱,而子孝、弟(dì)弟(tì)之心油然以生。推之邑郡,使人人皆知,爱亲敬长彝伦(11)攸叙,则周礼宗伯之教,总不外是其所关顾不钜(jù)欤。益贲(bēn)等辱与诸君咸有世谊,而外传纪姻娅中亦有与焉者礼有之。凡孝行著於州里乡党,其兄弟亲戚僚友执友以及交游备以慈弟仁信称,予辈虽不敏窃自附於交游后,而叹诸君之孝弟寓於此书,不可以莫之徵也,爰(yuán)同声公制为序,而翘操氏之駸駸(12)日上,俾后世有以考而风教焉。
姻戚 徐益烈、丁弘远、聂昶、盧渤、谢光升、孙洙、刘前向、王大经、盧沆、张又良、黄应翔、高继绪、徐益贲(13)、孙全恩、
王元相、余光全、汪伯宜、韩光珠、汪宗卓、盧渊、熊良巩、周永晟 同顿首拜撰
【注释】(1)大宗伯:周朝官名,春官之长,掌邦国祭祀、典礼等事。后为礼部尚书的别称。(2)饮食之礼:这里说的“饮食”,通常专指宗族之内的“宴饮”,大抵有两种,一种是逢祭而宴,一种是以时而宴,而不是日常家居的饮食。(3)脉膰之礼:亦称辰膰(fán)之礼,膰是宗庙社稷的祭肉,在祭祀结束后,将辰膰分给兄弟之国,借以增进彼此的感情,所以说“以辰膰之礼,亲兄弟之国”。(4)小宗伯:周朝官名,亦稱少宗伯,輔佐大宗伯,掌建國之神位。後為禮部侍郎的别稱。(5)三族:《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 (6)小史:《周礼·春官宗伯》中所列的属官,其职务是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系世:记载世系的谱牒。(7)二典:指尧典、舜典。(8)萃裘:有“集腋成裘”之意,比喻积少成多。萃,聚集;裘,皮衣,借指财富。(9)牲牷:泛指祭品。牲,供祭祀及食用的家畜;牷(quán),纯色的全牲。(10)荐饗:祭祀。(11)彝伦:犹言伦常,古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彝(yi),常;伦,理也。(12)駸駸(qin):马走得很快的样子,比喻进行得快。(13)徐益贲:系祖铎公女婿的父亲,其年龄应与祖铎公相仿,故此序应是为一修(1711年)谱而作。
谱序(二修)
合族重修家谱序
(录自四修)
宗以谱者,何支析派,衍普而无漏,盖取诸萃焉。谱以宗者何,溯流穷源,定而不忒(1),盖取诸履焉。故国有史、郡邑有志、家有乘,称名虽殊穷实(2)则一。今人忘其本原(3)弁髦(4)宗族,吉凶不入於睫,缓急不关於虑,遂举先世之名字、爵秩、年齿、葬卒,茫然不能言。又其甚者,扪心(5)先世之微辄;援异类之贵显、殊族(6)之贤达,非祖祖之、非宗宗之;不思禩叶(7)相传、精气遞接(8);而乞人余灵,以夸当世,其辱诸谱帙、滋甚谨(9)。按吾操氏厥初,生民实维天成公,播居鄱湖。数传,而妙荣公自鄱迁潜,奠定厥家为潜之始祖。今苗裔滋滋,皆妙荣公一脉而千派也。特是水之流也,千波万倾必归海而始识其宗;木之蕃也,千枝万叶必寻其根而始见其本。则族之盛也绳绳蛰蛰(10),不溯其源而疏瀹(11)之,不且觌面(12)若千里哉。吾谱前康熙辛卯(1711)年,铭公体成父志秉公缮修,凡世系传记焕然梨棗(13)者详且尽矣。今复历年久远,人丁蜂拥,将欲(14)辨异同、正伦理、笃恩义、示劝惩以正人心,翼世(15)道皆於是赖。则重修之任,余辈不得辞其责者矣,然而不可不慎其人。兹壬午(1762)仲春之吉,集族祀堂秉公矢慎,择其老成练达克当斯任者以提其纲、才猷敏捷足办斯事者共襄其成,务清白自矢毋贻中饱(16)之讥、亦勤劳罔斁而滋鲜终之诮(17)。庶登是谱者,虽里居星散难以统同,必若水之由崑崙以濬(jùn)其源,江淮河汉以分其流,千顷万派同而异,异而同,於是乎同异以辩。序长幼,而生年日月之必详;明昭穆,而配享、厝莹之必书;别嫡庶以秩分,慎嗣续以著代,於是乎伦理(18)以正。设规条以一其守,隆家礼以洽其交,喜则庆憂则弔,灿然酿一家之和,於是乎恩义以笃。为善则有志铭行状传赞之类以迹其素履(19),而不肖者布家范俾其有所戒惧,於是乎劝惩以示。率是四义(20)则人心维而家道异矣,礼让(21)成而家道昌矣。族众其尚念厥绍而益光大之,若犹是沾沾前休以自侈张(22)也,则非予辈之志也。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岁黄钟月 谷旦(22)
重修首事:十一世:宗韩、宗簠、宗士、宗斌、宗营、鸿宗、耀宗、宗珂、宗栋、宗旭
十二世:德睿、德昊、德进、德徽、德宰、德鼎、德明、德泮、德暹
十三世:宏杨、宏权、宏璧、宏泰、恢洪、宏振、宏受、宏智、宏裕、宏彰、宏楫、宏观
十四世:天俊、天眷 薰沐敬撰
【注释】(1)不忒:没有变更;没有差错。(2)穷实:究其实质。穷,极也。(3)本原:本源。古原同源。(4)弁髦:弁,黑色布帽;髦,童子眉际垂发。古代男子行冠礼,先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后加爵弁。最后,弃缁布冠不用,并剃去垂髦,理发为髻。因以“弁髦”喻弃置无用之物。(5)扪心:抚摸胸口,表示反省。(6)殊族:异族。(7)禩叶:子孙;世代﹐代代。“禩(sì)”同祀;叶:树叶,树的最末节。(8)精气遞接:继承先人的美德和事业,代代相传,直至无穷。精气(有时亦单称“精”):一种精灵细微的气。这里“精气”可理解为先人的美德和事业,当然也指先人的遗传基因。(9)其辱诸谱帙、滋甚谨:把这些人载入谱中,是对谱牒的羞辱,因此治谱时要特别谨慎,防止异姓淆谱。其:指前面罗列的一些异姓淆宗现象;帙(zhì):书,这里指族谱;滋:滋生,繁殖,这里指谱的增修,添加人员。(10)绳绳蛰蛰:(子孙)众多,绵延不绝。绳绳:绵延不绝的样子;蛰蛰(zhé):多,聚集。(11)疏瀹(yuè):疏浚,疏通。(12)不且觌面:即使面对面。不且:偶然,不期而遇;觌(dí)面:当面;迎面;见面。(13)梨棗:古代印书的木刻板,多用梨木或枣木刻成,所以称雕版印刷的版为梨枣,这里指宗谱。(14)将欲:将要;打算。(15)翼世:后世,累世。(16)中饱:从中得利。(17)罔斁而滋鲜终之诮:不会因半途而废而导致虎头蛇尾没有结果为人所讥笑。罔:无,没有;斁(yì):厌恶,厌倦,厌弃;鲜:少。(18)伦理:伦理是处于道德最底线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于性、爱、以及普遍自然法则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不便明文规定,而是约定俗成的,并且随着道德标准的普遍上升而呈上升趋势。(19)素履:用以比喻质朴无华、清白自守的处世态度;亦有履历的意思。(20)四义:所指不一。《管子·幼官》尹知章注:“四义者,谓无障谷,无贮粟,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为将者四义:便国不负兵,为主不顾身,见难不畏死,决疑不辟罪。(21)礼让:守礼仪,懂得谦让。(22)侈张:谓张大其事;夸大。(22)谷旦:良晨;晴朗美好的日子。旧时常用为吉日的代称。除“谷旦”外,还有“吉旦”、“吉日”等词汇。
潜阳操氏增辑宗谱序
(录自四修)
余始莅(lì)潜,询潜之绅士,素称世家者代不乏人,而其閒子姓蕃衍蔚人文(1)於一时者,惟操氏为最。余用是(2)采其前徽(3),知有耆英硕彦(4)为河东(5)后身者,则祖铎、祖鑑、祖铭诸君,先后齐名;其族祖珍文行兼优声魁虎榜,至今犹啧啧人口焉。意其(6)一时之盛,凡子侄辈,必皆属芝兰玉树(7),俨然谢氏阶庭(8)。还想簿书(9)之暇,与邑诸君子相见,有讳斌(宗斌)、耀宗(宗耀)、鸿宗(宗鸿)、栋(宗栋)、极(德极)、宏振、宏彰、恢宏(宏恢)、俊(天俊)者,皆文采风流表表人望,余不觉嘉叹久之。一日,伊族众重辑家谱稿成呈阅,乞余一言以弁(biàn)其首,余歷按其始末,而益知操之发祥有自来矣。彼其先,历汉晋及宋,代有巍第辉煌史册者,传记登之姑勿赘第。考其迁潜始祖妙荣公,躬膺(10)戎秩,於流矢白刃中、扫寇荡氛,为国家树伟绩,解组(11)之日士卒感激,相与泣数行下者,由其德之入人深也。迄自鄱迁潜,披荆斩棘奠定厥家有远志矣,而于竈蛙園兔(12)竄归失所之徒,又为之筹畫(huà)以安集之,推解(13)而賙卹(14)之,噫(15)何其仁也。且其志躭(dān)经史,用以承先即用以启后,虽势际荒土离乱而庭训谆谆(16),不使子弟一日释手,栽培又若此。语云,本深者末茂,积厚者流光,安有其子孙不昌炽(17)者哉。且夫所谓世家者,果何以称焉,亦惟其父祖作之,子孙述之,由前而观,其光明已若彼,由后而观,其润色又若此,累仁积德盘根坤宇,龙变云蒸沃枝日表所由(18),以孝继孝以贤继贤,衣冠济楚之胄(zhòu)先后交映,历数百世,犹荣施未有艾也。今操氏通谱遡(sù)其先,或以文学而登仕者、或以武功而袭职者、或遊泮庠而膺冠绂(19)者、或晦林泉而躭(dān)高尚者,英才迭作美不胜收。而诸君又远绍前辙广用蒐罗(20),俾支派之丛错,仍然经纬联属,子姓之蝟集(21)依然脉络分明,所以遞(dì)衍於无穷,益徵启之咸正无缺(22)也。然则斯谱也,其尽巍科高第,赫赫照人耳目與,亦不尽尔也,夫世固有袭他人之贵显以自炫耀者,然彼且辱谱实甚,若兹之诗书气味蔼蔼动人,学士丰采循循矩矱(23),夫且有不贵之。贵者而況科甲蝉联光昭谱牒,则由此奋翮(hé)飞腾,绵绵奕奕将与谱并彪炳不朽矣,余言岂溢美哉。
乾隆二十七(1762)年岁次壬午菊(9)月 谷旦
文林郎署江南安庆府潜山县事金陵 周万寗(nìng)序
【注释】(1)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2)用是:因此。(3)前徽:前人的美好德行。(4)耆英硕彦:年高望重的人。耆英:高年硕德者之称;耆: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英:才能出众,才能出众的人;硕彦:指才智杰出的学者;彦:古代指有才学、有德行的人。(5)河东:唐代以后泛指山西,该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传说中“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这块土地上,河东地区历代文化名流名臣良将辈出。(6)意其:作者的主观猜想,我想,我心想。(7)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芝兰玉树,用名贵的兰草和玉石做成的树,意思是要做高品质、高品位、有气节的人,立于殿堂之上,为国家服务。(8)谢氏阶庭:谢玄说,要使谢家子弟,象芝兰玉树一般生长于阶庭之中,一代接一代,永不衰绝。(9)簿书:官署中的文书簿册。(10)躬膺:担负,担任。(11)解组:解下印绶,谓辞去官职。组,印绶。(12)竈蛙園兔:指避难他乡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竈蛙:“沉灶产蛙”的略语。灶没与水中,产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借指各类灾害。竈:灶的繁体字。(13)推解:“推食解衣”的略语。比喻慷慨施惠。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解衣衣我,推食食我”。(14)賙卹(zhōuxù):亦作“賙恤”,周济救助。(15)噫:文言叹词,表示感慨、悲痛、叹息。(16)庭训谆谆:父亲的反覆教诲。庭训,古代称父亲对儿子的教育; 谆谆,反覆的教导。(17)昌炽:兴旺,昌盛。(18)龙变云蒸沃枝日表所由:众多子孙中涌现出一批批杰出的人才,(这是他们常期行善积德)的必然结果。龙变云蒸:神龙飞动,云气兴起,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沃枝:喻子孙众多素质高。(19)冠绂(fú):比喻仕宦。冠:帽子,衣冠,冠戴;绂:古代系印纽的丝绳,亦指官印。(20)蒐罗:搜罗;搜集。蒐(sōu):同“搜”。(21)蝟集:像刺猬的硬刺那样多,比喻事情多且集中。蝟:同“猬”,刺猬。(22)启之咸正无缺:以自己的正道啟佑後來者都能行正道而不做亏欠人民的事。(23)矩矱:规矩法度。《楚辞·离骚》:“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王逸注:“矩,法也;矱(yuē),於缚切,度也。”;定为法度,以为法式。
潜阳操氏重辑宗谱序
(录自五修)
辑谱和族,风化攸关者也。然惟已辑者,纪人纪事炳如日星,启卷视之,遂瞭若观火。如其未辑,则籍籍纷纷,既无所考据,又无可剖析,虽盛而莫由传其盛,虽美而无从彰其美,其何以联一本,俾(bǐ)子孙昭穆、尊卑、长幼之不紊(wěn)哉。潜阳操氏自妙荣公播迁以来,子孙繁夥蔓衍椒延(1),考其先,惟讳祖铭者纠族缮辑、极详且尽。然历今数十余年矣,古人云,三世不修谱比之不孝,谓其棼(fén)丝乱绪、谬迷舛错(2)必至,乖离(3)以相倾轧也。矧(shěn况且)数十年閒,昭穆之位次日益增,尊卑之等杀(4)日益涣,长幼之年齿日益易。於焉(5)歛异归同、用光梨枣(6),此尤仁人孝子之用心,所以光前烈裕后昆、踊跃从事者也。而倡之者谁哉,兹壬午(1762)黄钟(7)之月,庠生讳鸿宗者,纠族众、计丁田、酌工弗,礼请其姻戚,而类锓(8)之考订旧谱,而增新之法参欧苏一一跡其先范。前具图系,后书生卒、载娶适、详坟莹,以备稽考;纪行谊、著节孝,以彰懿淑(9);首凡例以示书法,布家规以示劝懲,陈艺文以昭功德,则斯谱之具(完备)。庶(10)世次(11)行而伦序(12)愈秩,亲疏别而讹误尽冺,族属联而情谊益相关,岂犹有迷谬舛错乖离倾轧,以取譏(jī)当世者哉。今圣天子以孝治天下,首重人伦,举敦族睦宗之道设为条教,风俗焕然一新,余膺铎兹土与邑诸君子接见閒亦尝宣谕。宸翰(13)兹於案牍閒出操氏家乘,细阅其颠末,不禁咨嗟歎曰,吁(14)是能尊崇王化者也,是能善继善述以毋坠先绪者也,是能敬宗收族以大仪型於典章者也。谓为族之功臣肖子(15),复何议与。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16)。吾知其必燕天昌后,凡子若孙,自此保世滋大矣,因撰数言以弁(17)其首。
乾隆壬午(1762)年孟冬(10)月 潜阳教谕 汪玉堂拜撰
【注释】(1)子孙繁夥蔓衍椒延:子孙众多,如椒聊之实般滋生蔓延。繁夥:繁多,甚多;蔓衍:蔓延,滋生演变;椒:即椒聊。《诗·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毛传:“椒聊,椒也。”朱熹集传:“聊,语助也。”因椒子实蕃衍,故亦用以喻子孙众多。(2)谬迷舛错:差错。谬(miù)迷,亦作“迷缪”,迷惑谬误、昏迷;舛错,谬误、错乱。(3)乖离:抵触、背离。(4)等杀:等差,如“官有位次,资有等杀”;降低等级,如“将军人臣,宜处以等杀”。(5)於焉:从此、于此;于是(焉,是也)。(6)歛异归同、用光梨枣:纠正舛错,拨乱反正,记载族人的懿行美德,光宗耀祖。歛异:缩小差异,消除差异;用光:光耀,辉耀;用:拥也。(7)黄钟:十二律中的第一律。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又,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总称“六律,六吕”,或简称“律吕”。这里借用十二律表示月份。(8)类锓:按照事先确定的要求,对现有资料进行整理并誊录。锓(qǐn):雕刻。(9)懿淑:美善。用以称妇德。(10)庶:副词,表示可能和期望;于是。(11)世次:家族成员年代的先后。(12)伦序:伦常次序,指家族中的长幼辈分。(13)宸翰:作者汪玉堂的字或号,即汪玉堂。(14)吁(xū):叹词。骇叹之声,表示惊疑、惊叹。(15)肖子:在志趣等方面与其父一样的儿子。(1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意思是说孝子的心应该是无穷无尽的,并且应该推广应用于同类,不能让其他的人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导致不孝行为的出现。孝子不匮:指对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时刻不忘。匮(kuì),缺乏。后因以“锡类”谓以善施及众人。(17)弁(biàn):古代的一种帽子;书籍或长篇文章的序文、引言;旧时称低级武官。
谱序(三修)
三修宗谱公序
(录自嵊沈大湾自修谱)
尝谓天下事,作之者恒难,述之者恒易。自有载籍以来,此其大较也,虽然作之者固难,而述之者亦不易焉。爰稽(jī),我族宗谱遭明季兵燹(xiǎn),流离播迁,盖荡然无存矣。迨(dài)康熙辛卯(1711)祖铭诸公始兴创之,访之故老、求之遗文、網罗散失,捃摭(1)成编,迄今源源本本梨棗灿然,其功为甚钜,而其事为甚难矣。及数传而后至乾隆壬午(1762),鸿宗诸公复起而重修之,其事宜若易然,然生齿日繁、迁徙(xǐ)日众,而易者难矣。乃诸公卒(2)不患其难而毅然为之者,则以其才、其学、其识有过人焉,故足以媲美於先世耳。自是而后迄于今盖五十年矣,其閒生齿之繁者日益繁,迁徙之众者日益众,木茂枝蕃星罗棋布不可枚举,而后之才、学、识三者又远逊乎前人,欲举而续修之是则诚难也,然而终有不得辞其难者。古人谓,三世不修谱,比之不孝,今其时则过矣,苟犹或旷焉(3),将必致视从兄为路人,不几为识者笑與。庚午(1810)春合而谋之,族幸所见之皆同,用是勤勤恳恳越四载而厥工告成,盖不敢畏其难,亦不忽其易,以免见罪於铭鸿诸公耳。后之有志者能踵而行之,则其难其易必有能辨之者,甯非吾辈之所厚望也哉,爰同声而为之序。
嘉庆十八(1813)年岁在癸酉冬月 谷旦
十一世:宗琏、宗泽
十二世:德主、德充、德信、德桂、德修
十三世:宏权、宏东、宏峻、宏位、宏清、宏逊、宏烈、宏寅、宏仕、宏用
十四世:天衢、梦桂、天煦、攀桂、天翎、天泰、天一、天玺、天贵、天运、显遂、天焘
十五世:定卜、心培、庆林、庆淇、庆霖、庆云、衍庆、庆元、庆有、庆桢、庆蒲、庆衡、庆清
十六世:远昱
【注释】①捃摭(jùnzhí):摘取;搜集;采集。②卒:副词,终于。③苟犹或旷焉:如果再犹豫不决,就会失去收集资料的时机。旷:耽误,荒废;焉: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恭维
(录自四修)
圣天子仁孝治天下,谆谆(1)以篡辑谱牒,晓谕(2)士庶之家,所以探本溯源、敦宗睦族(3),推广仁孝於无穷也。潜邑操氏素称望族,予弟志福前馆(4)於潜之北乡,与操诸君不时往来盘桓(huán)经籍(5),见其奋志芸窗(6)精心艺苑(7),以声蜚黉序名列贤书者,盖亦夥矣(8)。予弟每至任所,为予称道弗置(9),予闻而器重之。今操氏合族续修宗谱,操诸君复向予弟殷殷(10)以谱序见请於予。予因於督治公暇,不揣荒陋,谨径陈其略。予考,操之受姓始於周,汉则有若乘公,延及东汉代有伟人,而其后之最著者,於晋则有天成,於宋则有斗祥,俱称名进士光於史册,亦越有明而守经则官居给事中,至於若琛、若钦等,载在信史历历可稽。其迁潜始祖何昉乎,则妙荣是始为鄱湖总镇(11),继因逐寇至潜,爱其山清水秀遂卜居於兹土。厥后支分派衍子姓云蕃、说礼敦诗、书香世袭,或居通衢(12)大邑,或在山巅水湄。要皆人文聿兴,既云蒸而霞蔚(13);科第称盛,将虎步(14)而龙骧(15);吾知其用光(16)家乘者,即其增光国史者(17)也。夫桐与潜接壤,操之前徽,予既得之考核;操之后嗣,予复熟之传闻。阅是谱也,操之诸缙绅先生,不惟探乃本、溯乃源、敦乃宗、睦乃族,具见(18)斯举其仰体(19)皇上仁孝御世(20)之意,并与是书以不朽矣,予故乐得而为之叙。
嘉庆十五(1810)年岁在庚午冬月 谷旦 诰授荣禄大夫钦命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
总督湖南湖北地方军务兼理粮道随带军功加六级纪錄十次 年家眷弟稼门 汪志伊拜撰
【注释】①谆谆:反复而诚恳的教导与告诫。②晓谕:告知(旧指上级对下级)。③探本溯源、敦宗睦族:探索一本,追溯源头,尊崇祖宗,和睦家族。一本者,一个共同的祖宗,一本要尽量往前推,否则就会形成无数独立的小支系,乱也;而溯源则绝非易事,关键是要有确凿的证据,这是难而又难的难题,慎也;敦宗是最易获得认可的,祖宗已远矣,没有不尊崇的理由,易也;最难的是睦族,族人就在周围,若能相思、相爱、相帮、相让,则睦族无忧矣,难也。④馆:旧时指教学的地方,如家馆、蒙馆、坐馆。⑤盘桓经籍:在一起研究探讨学术问题。盘桓(huán):徘徊,逗留住宿;经籍:经书,泛指图书。⑥芸窗:指书斋。⑦艺苑:文学艺术会合集中的地方,图书文物荟聚的地方。⑧声蜚黉序名列贤书者,盖亦夥矣:闻名于学校科举及第之佼佼者,人数众多啊。声蜚:闻名于;黉(hóng)序:古代的学校;贤书:语出《周礼·地官·乡大夫》:“乡老及乡大夫羣吏献贤能之书于王。”贤能之书,谓举荐贤能的名录,后因以贤书指考试中式的名榜;夥:“伙”的繁体字,多也;⑨称道弗置:赞不绝口。⑩殷殷:情意深厚的样子。⑾总镇:总兵的别称,明初,各要地置总兵官,无品级,无定员,系临时差遣,多以公、侯、伯、都督充任,沿边地区总兵多挂印称将军,后渐成常驻武官。⑿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⒀人文聿兴,既云蒸而霞蔚:蕴育的文化底蕴雄厚扎实,杰出人士如云霞涌聚灿烂绚丽。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聿兴:兴起;聿(yù):文言助词,无义,用于句首或句中;云蒸而霞蔚:形容绚丽华美,象云霞升腾那样聚集起来。⒁虎步:指称雄于一方。⒂龙骧:亦作“龙襄”。昂举腾跃貌。襄,举也。⒃用光:光耀。用:拥也。⒄增光国史者:指为国家做出贡献而载入史册。⒅具见:佛教用语,诸所有见。(19)仰体:谓体察上情。(20)御世:治理天下。
姻亲公序
(录自嵊沈大湾自修谱)
亲亲之道,莫善於谱矣;谱者,谱一姓之族也。一姓之族多至百千万亿,而此百千万亿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也。一人之身,分而为兄弟,又分而为百千万亿,则谱之作为难,而谱之作愈不容已(1)。操氏自元季迁潜,始大於明、寖盛(2)於我朝,遂为吾潜巨族。操氏之谱昔有成书,其条例之谨严、考核之精确、叙次之详明,每为披阅未尝不三复不置(3)。虽然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4)。操氏之谱修后五十余年,其閒生齿浩繁,卒葬不一,易至忽忘,此其作所为不可以已也(5)。今操氏诸君,慨念前修(6)恢宏先绪,前年春始兴是举,越四载而功成,凡其生卒迁葬无不备书,其爵里行实无不备錄(lù),俾(bǐ)五十余年之浩繁不一者,莫不了如指掌,以无至于忽忘。则是谱之作,固与其前两次之谱后先济美也。孔子曰,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其是之谓乎。嗟夫!谱之作也,创之者固难,而纂之者亦不易。而操氏诸君,以不敢畏难之意,发其不容已(1)之心;是其蔼然孝弟,流於笔墨文辞閒者;固其当世族人与其世世子孙所共见,岂惟其当世族人与其世世子孙,即属在姻娅、系在故旧者亦莫不共见,今其谱既成,相与乐其成也,爰共是之序。
嘉庆十八(1813)年岁在癸酉孟夏月 谷旦
姻戚:徐天麟、刘贤麟、夏含章、卢纲举、徐致和、夏书、 张司直、孙大模、丁万钧、储楠、 汪文綺、熊德延、熊巨安、方春林、芮继善、梅景春、陈显相、许世洙、丁万醇、程准、 熊克让、黄鹤鸣、程蔚林、储万提
同顿首拜撰
【注释】(1)不容已:不能停止。已:停止。(2)寖(jìn)盛:逐渐兴盛,逐渐强盛。(3)三复不置:连看三遍,还舍不得放下。(4)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语出韩愈《与于襄阳书》:“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意思是,没有人给他引荐,即使有美好的才华也不会显扬;没有卓越的继承人,即使有很好的功业、德行也不会流传。(5)此其作所为不可以已也:这是其不得不做而不能停止啊!(6)前修:犹前贤。
谱序(四修)
四修宗谱公序(录自四修)
道光己酉(1849)冬至,合族聚会祠堂,举行大礼。祭毕而燕(1)无不欢欣交畅,父兄耆老(2)倡言曰,我族宗谱自康熙辛卯(1711)创修,乾隆壬午(1762)续修,嘉庆庚午(1810)三修及今四十余年,我等不能继志述事前人能无怨痛。但子孙蕃衍迁徙者幾徧天下,世系难齐。爰公擬知单(3)付梓人(4)刊刷分给各股,来岁着人访查。至咸丰辛亥(1851)清明稿猶未齐也,秋季坐馆(5)开稿(6)者先后继至,理其绪而分之,比其类而合之,去其舛讹(chuǎné),正其棼乱,发謄、錄经、对读、彚齐、清稿、重加校核,壬子(1852)夏,梓人(4)进馆鐫(juān)刻,重阳开刷,至冬季功已有三分之二矣。残腊(7)各归度岁(8),约次年元宵后进馆,讵意(9)新正粤匪(10)入寇,烽火连天,馆内谱稿已刊未刊者不及收拾俱各逃散,谱事耽搁。同治元(1862)年合族酌议理稿,煨燼之余仅存十一(11),各股愿将世系详细查清,重新开稿送馆。至远迁者,流离转徙靡所定处,难复找寻,其世系但就现存残者补之,疑者阙之,余仍掛远迁字样,以俟(sì)其后,蓋祖孙一气,虽百代而渊源可接,他日归来,无难按谱追遡。勷事者务宜踊跃毋再延缓,自旧十月开工四月告竣,合族乐观厥成咸愿为序。窃思前此诸谱探本寻源,条分缕晰有典有则,至确至详,上呈当时名公钜卿及亲朋有名望具大手笔者皆垂青赐序,鸿裁钜制堂哉皇哉,荣於华衮(12)矣,后之人何一辞之赞。今者四修亦欲就正有道(13)之士,以时际艰难,功期於速,草率编次,未遑更定。惟是举数十年,生齿之浩繁,人丁之星散,支分派别,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经之纬之,上自厥初之生,至今瓜瓞之绵统,尊卑上下、远近亲疏、相为联属俾一脉之传。偶相接见,秩然名分之森严,霭然情意之周浹(14),期与前人敦本睦族合敬同爱之心为无负耳。虽於继述之事不敢妄议,然后有仁人孝子能慨然起而修之者,远宗前三次之考订者,而规仿之近,参此次之草续者而修餙之,当不叹考据之无由也已是为序。
皇清同治三(1864)年岁在甲子孟夏月(四月) 谷旦 四修首事刊后
十三世:居正、福田、云吉;
十四世:星池、天怀、万乾、椿森、为栋、琼英
十五世:心培、开业、庆善、福财、瑞卿、富有、懋官、宝信、春和
十六世:长发、芳流、文会、翼如、辅万、庚垣、丰成、贞吉、振家、道明、先兆、嘉谟、凤献、会江
十七世:莹盛、春廷、书帏、百魁、朝选、善庆、树滋、爱之、世行、西岩、先甲
十八世:盛炎、德成
薰沐顿首同譔
【注释】(1)燕:古同“宴”。宴饮。(2)耆老(qílǎo):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3)爰公擬知单:于是共同拟订了接受访查的人,需提供的资料清单。爰(yuán):于是,因此;公擬:共同拟订。(4)梓人:古代木工的一种,这里指印刷业的刻版工人。(5)坐馆:在古汉语里指任塾师或幕客,这里应指谱师集中在一起整理谱稿。(6)开稿:撰写谱稿。(7)残腊:农历年底。(8)度岁:过年(春节)。(9)讵(jù)意:哪里料到。(10)粤匪:指太平天国。(11)煨燼之余仅存十一:经过这次兵燹后,剩下的谱稿仅1/10。煨烬(wēi jìn):灰烬,燃烧后的残余物;指火灾;这里当指兵燹。(12)荣于华衮:留给我们这么好的谱是最值得称颂的,比留下任何其它珍贵的物品都荣幸。华衮:古代王公贵族的多采的礼服,常用以表示极高的荣宠。(13)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14)周浃:普遍深入;普遍湿透;犹周到。周:遍,备也;浹(jiā):洽也,彻也。
谱序(五修)
五修宗谱序
(录自五修)
天下有难为之事,有难为而必为之事。必为者,职分使然;难为者,时势使然也。忘其时之不可,尽其分所宜然,则今日之谱是已。自光绪八(1882)年壬午,邑之前河蛟洪大作,坏城垣毁民居,而我祠之建於东街者遂圮(pǐ)焉。举族更而张之,取办於丁亩两款,乃族方告困,而继之谱用鉅,而资仍(1),人劳而力困,费之不济难何如也。咸同年间人材稍蔚起矣,虽远不逮前人,亦似有较胜於今日者,吾乌知崧生岳降(2)之必无其自。古语云,俟(sì)河之清,然而河清难俟也。需者事之贼,睽者情之违,是皆不可以训,此谱之万难已者职是之故(3)。且夫士生三代后,或旷观宇内,或俯仰古今,或则砭愚订懦(4)以教人,或则著书立说以自见,乃不此之图(5),但兢兢於一族之谱,尚不克胜,其真厚颜也哉。爰遵旧制而辑之,昔者萧何为相较若划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国事诚然家何异焉,苟必漫诋前徽一切改作,不但忘今者狗尾之续(6),而岂上治祖宗旁治昆弟下治子孙(7)之遗意与,若夫攷受姓之由,谁非虞夏商周之后裔,原命氏之始有如萧徐条勺(8)所分民。况吾姓氏之光於史册,与夫前谱所记载皆厘然(9)敢赘(zhuì)言哉。嗟乎!难为者不畏难也,必为者无不为也,奇厥初成濡毫谨序。 光绪乙未(1895)年孟冬月 谷旦 合族共撰
【注释】(1)资仍:资金仍是那么多,即按人口和田亩摊派的固定数目。(2)崧生岳降:《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於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毛传:“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岳降神灵和气,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的舅父,周朝重臣,相传是古四岳后裔。后以“崧生岳降”称出身高贵的大臣,或喻天赋特异者。(3)需者事之贼,睽者情之违,是皆不可以训,此谱之万难已者职是之故:需要做的事情立刻去做,不要找任何借口躲避要做的事情;事情没有做好,那是你没有用心去思考,违背了客观规律;这些都是不能按一般常规按部就班的去做的;此乃修谱这项工作无论如何也不能不做的原因。需者事之贼:语出《六事箴言》“朱晦庵曰:……需者,事之贼之。” 需:这里需是等待,迟疑的意思,而等待往往是败事的根由;贼:坏人、坏事;睽者:背也,彼此相违之义;情:实情,情况;训:教导,教诲,典式,法则;已:停止;职是之故:由于这个原因;职:介词,在书面上的文言词语,意思是由于,因为;是:指示代词,这个,这件(事情);之故:的原因。(4)砭愚订懦:给愚懦者治疗,目的自然是期望愚者聪明,懦者坚强。砭愚:给愚昧的人们针灸;砭(biān):中国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订懦:订正怯懦;懦(nuò):软弱无能。(5)不此之图:不打算做此事或不考虑这个问题。此:这个;图:图谋,计划。(6)狗尾之续:这是谦虚的说词,意思是(今天修的谱)是前修的续篇,而质量还没有前修的好。语出《晋书·赵王伦传》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他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当时规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由于貂尾不够用,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7)上治祖宗旁治昆弟下治子孙:注意,这里的治不是普通所指的治理、管理、统治,而是谱既成,按而览之,百世上之祖宗蔼然如聚一堂,百世下之子孙熙然如列两阶,秩序井然有条不紊谓之治也。(8)萧徐条勺:商朝的王公贵族有七支,形成七姓公族。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把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封在鲁,建立了鲁国,并且把殷商七族中的六族迁徙到鲁国,这六姓分别为徐、条、萧、索、长勺和尾勺。(9)厘(釐)然:形容有条理;清楚,分明。
子静致裔孙
(此标题为田甫加)
(录自五修)
敬启者:
予年已六旬过矣,两眼患病五色迷离,其视字不清,故认字不的。況枵腹(1)久闻於昔日斯,老手徒冀乎,斲轮(2)性拙與才拙交讥,目盲并心盲以诮,小知不可大受,奚如乃者。我族作谱不获固辞,與闻其事,陈编舛错三豕(3)莫辨乎,渡河新系冗长,一目直茫如瀚海,所谓千金鼎重,非一人之力所能胜也。爰筮(4)栞(kān同刊)刷分期,知其文房两總,细心校阅析字,更切以分文临场监修,秉公即所以矢慎。执冰无戏织锦有章,用以作尔,贤孙庶乎怜予笨伯,豈马齿加长(5)藉以卸肩,乃骏惠堪思端宜协力。 子静谨启。 各股经修新旧世系文房两總名目列后:
二股 德成、缵绪、杞材、志诚、家国、振伦、吉安
五六两股 芳流、世香、轮轩、则众
七股 晓东、大立、长荣、鸿文、竹楼、明理
九股 万富、司直
十股 宏烈、秉谦、斯荣、斯来、有交、春庭、怀仁、桂荣、万悦、永昌、国钧、赞扬、长青、大启、肇修、绍舒、绍传、荀卿、善明、为学、英贤、奎甲、恩荣、文魁
十一股 开文、元良、会朝、正士、荆山、汝翼、南薰、集元、联元、江华
十二股 象湖、有元、桂山、树滋、善长、书林、芳猷、殿盈、佐廷、守谦、体泉、玉堂
光绪二十一(1895)年岁次乙未季秋月 谷旦
【注释】(1)枵(xiāo)腹:空腹,谓饥饿;指饥饿的人;比喻空疏无学或空疏无学的人。(2)斲(zhuó)轮:斫(zhuó)木制造车轮。借指经验丰富、水平高超。(3)三豕:成语《三豕渡河》,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到晋国去,路经卫国时,听到一个人正在读史书:“晋国的军队三豕涉河。”子夏就去纠正他:“你读错了,不是三豕是己亥,因为己与三、亥与豕字形相象。”后来那人到晋国核对,晋国军队果然是己亥年过的河。注意这里指的是古字,现在它们的字形已有明显的差异,不过现今将字形相近的字读错的案例并不鲜见,至此后面的“渡河新系冗长”也就不难理解了。(4)筮:古代用蓍草占卦:“龟为卜,策为筮(shì)”。筮仕(古人将出外做官,先占卦问吉凶。后称初次做官为“筮仕”)。(5)马齿加长: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跋
(录自五修)
我族之谱一修於康熙庚寅(1710),再修於乾隆壬午(1762),三修於嘉庆辛未(1811),纲举目张可以观美。迨同治甲子(1864)四修,兵燹(xiǎn)之余,疮痍未复,以经费之缀【zhuì】塞,潦草之责繙【fān】,阅之下窃有憾焉。光绪甲午(1894)岁,存偕合族倡而修之,意欲正其谬戾,易其旧而新,是图乃事之中阻,有志未逮【dǎi】,咎之所在其谁任之。后有作者毋轻率毋躁急,揣时度势而为之,是则存之所厚望於仁人孝子者也。
皇清光绪二十一(1895)年岁次乙未季秋月 谷旦 十七代孙存谨跋
谱序(六修)
六修宗谱序
(录自六修)
宗谱之作,权舆(1)於周。周官太宰系邦国之民(2)而宗法(3)以立,厥后族大支分莫或联属因倣宗伯(4)、小史(5)奠世系之大要。而宗谱以成及庐陵(6),眉山(7)斟酌尽善,定为成式,传之无穷真重典也。吾族受姓於周,旧序载,春秋襄七年郑伯髡顽(8)会於鄵(9),公谷本作操以地为姓。旧矣,由是瓜绵瓞衍蔓延各省,而居鄱阳者尤多。其间文物英豪,如汉有乘公、晋有天成、宋有斗祥,沿及朱明,守经为给事中、若钦为都察院、若琮若琛皆都御史,又宋景濂(10)集有怀操公琬(wǎn)诗,据言自鄱阳来与同试,二榜皆冠首。吾族从前科甲仕宦之盛争艳全球,乃潜阳诸谱止载迁潜始祖饶州总镇妙荣公,其鄱阳世系概略不书,亦删书断自唐虞(11)之意也。间尝披阅旧谱,一修於康熙庚寅(1710),再修於乾隆壬午(1762),三修於嘉庆辛未(1811),四修於同治甲子(1864),五修於光绪乙未(1895)。自元至正以后,年月必书、功德必书、公产必书、阡(qiān)墓必书、宦迹节孝必书、家规家礼必书,刻本最称完善。惟历年既久兼值汉军光复,国家制度咸与维新,合族提议续修,群情既协,於是择期开馆,若者司纂修、若者司校阅、若者司费用,始事於庚申(1920)之秋,不期年而功告竣,事增(遵循)於前式,惟其旧元元本本。如参天之木,一本发为千枝;如沧海之流,万派归於一脉;谊足以相维恩,足以相联属,览斯编者敬宗收族之心,有不油然而兴者乎。吾闻,积善必昌,吾族数千年来,祖公宗德流泽孔长(12)。际此竟争时代,当知潮流所趋,各自振拔,或以爱国为心,或以自强为念,士尚新学、农勤种植、工精制造、商务流通,衣食足而礼义兴,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义妇顺,门庭无舛戾(13)之气,家室有兴隆之象,异日人材蔚起光大门闾,其可继楚汉之盛或远过之,未可量也,后之君子当有感於斯言乎,是为序。
民国十(1921)年岁次辛酉仲秋月 谷旦 合族同撰
【注释】(1)权舆:起始。(2)周官太宰系邦国之民:即周官太宰以九两,
系邦国之民,所谓九者: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九曰薮,以富得民。这九事谓之九两,所谓两:即偶,含有“联缀”“融含”之义。二者合起来,就是融合九件事,维系一国的老百姓。太宰:官名,掌王家内外事务。(3)宗法: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嫡庶来区别亲疏、组织社会的法则。(4)宗伯:官名,在《周礼》为春官,辅佐天子掌管宗室之事。(5)小史:《周礼·春官宗伯》中所列的属官,其职务是掌邦国之志,奠世系、辨昭穆。(6)庐陵:地名,宋文学家欧阳修系庐陵人。(7)眉山:地名,北宋散文家苏洵系眉山人,《族谱引》作者。(8)郑伯髡(kūn)顽:即郑僖公姬恽(公元前570~前566年在位),郑成公姬睔(gùn)之子。(9)鄵(cào):春秋时期郑国邑地,在今河南新郑、鲁山之间,确址不详。(10)宋景濂:即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又号玄真子,明初大臣、文学家、史学家,方孝孺之师,曾任翰林,修《元史》,累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洪武十年因年老辞官还家。(11)删书断自唐虞:据西汉《纬书》记载“孔子删书断自唐虞,则唐虞以前孔子得而烧之。诗3000篇存311篇,则2689篇孔子亦得而烧之矣”。 (12)流泽孔长:流芳百世。(13)舛戾(chuǎn lì):错误;悖谬。
续修宗谱记
(录自六修)
国有史、邑有志、家有谱,皆重典也。国史、邑志之修,或越数百年,或越百十年;惟谱牒之作,以三十年为率。凡以族人生卒年月、行实、居址、葬所各节非按时记录,甚恐积久遗忘无从查考,故族谱之修,视史乘为宜急。我族之谱,一修于康熙庚寅(1710),再修于乾隆壬午(1762),三修于嘉庆辛未(1811),是时迭经承平,纂修易于观美(1)。乃至同治甲子(1864)四修,时遭兵燹,谱稿仅存十一,当事诸公曾议复行调查以维秩序,奈迁远居多,转徙靡定,卒致抱残守阙之虞。迨光绪乙未(1895)五修,司事人仍有拾遗补阙之志,寻以时势之艰不果。洎(jì到、及)乎,本届续修议决公推正与位及守、士(2)等经理,爰为妥议凡例、广布传单,俾曩时(3)遗漏一律清查收录,达先人未达之目的。不谓岁且荐饥(4),所查失纪之系,仅得一股迁舒及九股迁太平数支而已,而豫陕诸路人民相食,均阻於时势,无可如何亦惟於力所能逮者。辨其支派,叙其行诣、年龄,以尽收族敬宗之意,於力所不能逮者,仍其阙略,录其远迁字样,以申水源木本之思。犹幸执事同人有汝舟、自如、乐三诸君力筹经费,势未中辍,计梓人自岁之孟夏进馆开刷,越季秋刻期告竣,虽事非一手,责有攸分,而赖合族一致以成草续,庶睹斯谱者,子孝弟悌之情油然而生,仍愿后人踵事增华得补是编之所未及,斯为仁人孝子之用心矣,是为记。
各股文房两总名目列后:
二股:佳士、季安、玉階、义元、殿魁
五六两股:鲁山、世泰
七股:筱兰、国臣、万全、思文
九股:守位、志成、运昌、怡昌、余庆、大美
十股:守正、自如、赞扬、金朝、翰园、焕文、焕勤
十一股:汝舟、汝贤、南薰、慎言、作舟、泉波
十二股:瑞卿、乐三、之柏即守、毓南、廓清、含章、濬哲、濬明
民国十(1921)年岁轮辛酉仲秋月 谷旦
【注释】(1)易于观美:隆重而完美。易于:简便和隆重的礼节。易:简易,谓臣礼;于:通“迂”,广大,谓君礼。观美:外观美。(2)正:十股宗斌公后裔远成长子世攀字桂芬更字守正号月香(1873—?),邑庠生。位:九股宗孟公后裔世忠三子大瑞字腾初号文轩名守位(1864—1940),优附生。守:十二股德伊天弼公房下世顺长子大毅字镇卿易之柏名守(1889—?),安徽官立中等实业学校毕业。士:二股德毓公房下大继五子家仕字蔼然号吉齐试名佳士,优附生,安徽省高等警察学堂毕业。(3)曩(nǎng)时:往时,以前。(4)不谓岁且荐饥:不料时值连续灾荒。不谓:不告诉;不以为;不算作,不称为;不意,不料。荐饥:连年灾荒,连续灾荒。
谱序(八修)
八修宗谱序
(录自八修)
世之有宗谱者久矣。追其源,早溯于夏、商、周之期,中兴于明清之时,后于时代变革,曾一度偃息也。宗谱乃是记载一族之世系繁衍、婚嫁迁徙、人文社业等方面之历史典籍也。其经纬缕晰,淹贯古今,其道重名正,与世共存。因此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着重要价值,而且对于海外华人寻根问祖,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由此观之,统修宗谱,何其重要也。
吾族操氏于春秋时代受姓于周,时有谷本公以地作操故为姓也。其后由饶洲总镇妙荣公元末从鄱阳逐贼过宿松而迁潜,遡(sù)为鼻祖,故曰:鄱阳郡也。
潜阳操族一脉相传,子孙绵衍各地,宗谱计修辑六届:康熙辛卯(1711)、乾隆壬午(1762)、嘉庆癸酉(1813)、同治甲子(1864)、光绪乙未(1895)、民国辛酉(1921)。自后时变度易,愆(qiān)延八十余载脱修,以致老谱殆尽,宗祀失传,酿成后生对三代以上者,祖考不知其名,祖妣不知其姓,祖莹不知其地,论辈不知其派,何言九族之伦,五服之亲哉!量此情景,族人有良知者,虽先后相邀就近之股房复修其谱,但失统序,何谈规范,此乃七修也。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后浪催前浪,新人趱(zǎn)旧人。对此族之志士仁人,孰不忧深思远,有感如斯——任重道远。统修宗谱,势在必行,责无旁怠也。
于是建立组织领导,统一指挥,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申明通晓四达,开稿按股房劼(jié)行,力争一地一人不漏,谨防埏埴(shānzhí)儿为,捐资解竭蹶,节俭办实事,觇(chān)标保质量,以激浊而扬清,遵照国家宪法,计生国策之规,不拘旧矩墨绳,显现男女权利一律平等,不分贵贱,依序入谱,一样尽孝祀宗,倡巾帼不让须眉。上述备悉,乃八修之宗旨也。
观古鉴今,操族峥嵘。掀开史页,代有名人:汉乘公,晋天成,宋斗祥沿及明、清,若守、若琛等高科巍第,爵登御史,秉公朝政。而今雍雍世子,后起之秀,不乏其人。如:庚沅、大业、云岑、雨含、振球、操胜、云里、良玉等,愿后生当效为范也。更期有志之士,当以耿介拔俗之气,潇洒出尘之想,利家国而倾才,步青云而直上,敢为人先,为操族争光也。
欣逢盛世,展望前程,宇宙飞船两次遨游太空之际,蒙力行、操胜老先生倡导,各股仁志之士热心支持,不畏其劳,积极工作,始终如一,高度认真负责,为八修宗谱铺平了道路,夙愿得以如偿,实乃吾族之荣幸也。
兹奇厥已就,直遂径情,虽殚精竭虑,但难免疏漏舛讹(chuǎné),谅哉!罢笔成序。
族裔同撰 公元2007年岁在丁亥仲春月 谷旦
谱序(九修)
九修宗谱序
(录自九修)
余之所以历尽艰辛,走南闯北,翻越崇山峻岭寻找操姓同宗,终于完成了这一耗时近十年的操氏宗谱,实属偶然。2006年余在广州替女儿带孩子,闲暇之时玩玩计算机,突生遐想,觉得用计算机制作谱系表应该比较方便,一试果然不错,很直观,于是就萌生了修谱的想法。2007年6月去潜山,想和他们一起做这项工作,谁知晚了,由宗侄操隆结主修的操氏宗谱八修已于4月印出来了。八修谱有40多本,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为我族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由于时间悠远,枝繁叶茂,尚有大量的外迁同宗没有修进去。
外迁的人多生存在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的山区。尽管其中不泛佼佼者,他们又从山区迁了出来,进入富裕的丰亨塞要,但主体依旧留在山区,他们的住居地大多人数不多,条件有限,有的自己修了,而有的很难自己修,日久年湮,势必失其所自。迨光绪乙未(1895)五修,司事人仍有拾遗补阙之志,寻以时势之艰不果。至民国辛酉(1921)六修,曾期清遗漏,达先人未达之目的,不谓岁且荐饥,所查失纪之系,仅得一股迁舒及九股迁太平数支而已,而豫陕诸路人民相食,均阻於时势,无可如何亦惟於力所能逮者。而江浙诸支自修谱载,理宜往潜合而梓之,因兵寇阻隔不能往返,故尔穷其本支源流付梓以详本末。
集同宗于一谱,先人之志也,然终因各种不可抗拒之原因未能如愿。为了能让这些散落各地的同宗不失水源木本,细心搜访而补之,使他们“浪迹天涯,毋忘归宗”,以获收宗聚族之效,余窃不自揆,尽生平之余辉,做这一看来难而又难的工作。然族之分布天南海北,族人之思维千差万别,欲集全体族众于一谱,绝非一时一人之力所能及之,冀后之有志于此者,能借助现代的交通工具和科技手段继续寻觅扩充。
幸运的是,第一次去潜山时,刚好还有一套完整的八修操氏宗谱,我便要了过来,由于卷牒浩繁携带不便,故将其拍成照片,一直带在身边,其间在加拿大大女儿那里呆了一年半,是整理老谱的绝佳时机。在加拿大,除了给女儿带孩子,其余时间都用于老谱的电子化工作,并对老谱中的古文做了注释,由于能力有限,注释难免有误,权作参考吧。2011年初完成了现有资料的整理及电子化工作,在整理过程中发现,前人撰写的先人传记缺失较多,即便是已录入的部分也舛误丛生。于是2011年秋复去潜山查阅老谱,在隆结、自来的帮助下,把所有的谱序及传记都拍了下来,谁知应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古训,回来后不久,我的计算机被盗,所拍照片几乎丧失殆尽。2012年隆昱侄开车送我再去潜山,获得自来、瑞斌等的大力支持,这次我和隆昱把五修谱和六修谱全部拍成照片,回来后进行了认真仔细地校对勘正,把缺失的全部补充进去,使全谱完整地恢复了原有面貌。在后来的资料收集过程中,又陆续发现了多部各地的自修谱,其中的传序也原原本本的纳入该谱中。本谱汇集了大量的先人遗存,自认为就存真而言,余已尽力了。
与此同时,搜寻外迁同宗的确切地址,联系有志於此的热心者,进行了多年艰难的资料收集工作。在这期间获得了众多同宗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热情的予以接待,有的还亲自驾车与我一起寻找同宗。尤其是嵊州的操仲波,把他们那一支的自修谱拍成照片传给了我,为我的后续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他们的支持极大的鼓舞了我,更坚定了我继续下去的信心。
宗谱者,记载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之世系人物和事迹。族之有谱,方可百千万代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启木本水源之思也。重视家乘世系之考稽与整理,以明一己生命之来龙去脉,乃炎黄子孙数千年来源远流长之雅风。吾在寻找同宗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小支系,他们根本无法提供自己祖先的迁徙路线,已无法认祖归宗了,可惜啊!由此可见,谱对于维系血亲关系与人伦秩序是何等的重要。至于操姓的起源众说纷纭,悠悠岁月,茫茫大海,沧桑几易,自己的根尚且不知,寻全体操姓的源,难啊!受姓乃吾世系自修谱以来即有的话题,几百年了,没有任何明显的进展,还是以疑存疑吧。寻源自然还会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愿有志於此的人能找到更为准确的资料。而归宗则是更为迫切的现实,尤其是因各种原因而外迁的人,千万别忘了及时归宗。
夫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不知祖则忘本,世岂有遗其本而末能茂者乎。根深,寻远也;枝繁,不折也;叶茂,不凋也;吾以一己之微薄薪资、以已逾古稀之近木残躯,耗时近十年,整理遗牒收集外迁族裔,继五修、六修、八修诸同人未尽之遗志,以期吾族根深、枝繁、叶茂也。尊祖敬宗,昆弟埙篪,族之幸也,族之兴也。因细叙来历,以垂奕冀,后之子孙若有继之者,当能体察吾之心矣。
田甫 20150213
后记
(录自九修)
至此,该谱算是告一段落了,期待后续有志者继续完善补充。阅读本谱者会发现,本谱收录了许多各地的原始资料,原则上凡是我见到的完整的都收录进来了,至于缺头少尾或零散的只言片语只好舍弃。本谱算是按我事先的计划完成了,这到不是全部同宗都录进了该谱,就我所知还有不少人没有录进来。一是没有联系到当地的热情者,缺乏配合是无法进行的;二是我虽想继续充实,但不得不考虑年龄的现实,已不敢涉足需徒步的羊肠小道,尤其是陡峭的山路,在陕南的西乡县和山阳县,就曾两次半途而废。
在我的寻踪过程中,虽也遇到一些困难,有的地方我就去过两次,有位老人就曾感慨地跟我说,前几次都没有办成,这次算是办成了。然终究是热情的多,如浙江安吉的操声国,嵊州的操仲波、操瑞汀、操隆樵、操伟民,宁波的操文锋、操隆达,临安的操声洪,开化的操新明、操隆震,滁州的操升起、操龙洋,广德的操声祥,上海的操伟东,宁国的操声明、操家清、操隆水、操逢春,陕西的操隆学、操隆珠、操声学等。而最令我钦佩的是河南的操瑞娇,她是一个嫁到西峡桑坪的操家闺女,不仅自己陪着我,还特地找了个同事骑车带着我,在崎岖的山路上足足颠簸了半天,方到了西峡陈阳的西沟,没有她,那偏僻的西沟是根本去不了的,可谓女胜男者也。
在整个寻踪过程中,最艰辛的是寻墓碑,有时小雨,有时骄阳,登山越林,有些墓已很久没有人去过了,需持刀具开道而行。有些和我年龄相仿的人就坦言自己从来没有去过,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只有少数长者能领我去,拍下墓碑的照片,以佐证确系他们的祖先。至于没有墓碑的同宗,则只能根据长者描述的记忆,据此细心的排查,以确认他们的归属。
在我寻访的同宗中,有的还保存了祖先携带的族谱,有的拿出了先辈记载的纸条,有的有完整的自修手抄谱,当然也有自修的印刷谱,有的不仅记载了本支,还涉及近支或近邻的同宗,交叉佐证倒也帮我解决了一些疑难的归宗问题。当然这没有按照墓碑寻觅的准确可靠,不过根据迁地、年龄及老人描述的其他一些细节,逐一排除明显不符的,最后的结果也是唯一的。
我这次心血来潮的意外之举,一直都是自费,从没考虑过收费。当然这不包括本谱本身的制作成本,除家在农村且无人在外工作,并在这次修谱过程中作出贡献的同宗外,我不可能免费给其他人提供本谱。让我意外的是,宁波的龙达在今年2月得知我要送十套谱给潜山,以便后人在我的基础上延续时,他立马告诉我,这十套谱的费用由他出。这是我收到的唯一一笔捐款,5000元,不算多,就今天的普通百姓而言,当然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为此我决定再多印20套,总共送潜山30套,一部分赠给潜山几位支持过我的同宗,其余的则由潜山同宗处理,算是龙达侄对家族事业的一份心意吧。
人的能力有大小,尽力就好。尽力了,一则自己的心灵得到宽慰,二则他人也因此而受到极大的鼓舞。我这次纯属意外的奔波,就是如此,虽也遇到过不热心的同宗,甚至可以说是过于尖刻的同宗,但终究是在诸如龙达这样热心同宗的鼓励下,克服了诸多困难,坚定了我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总算没有半途而废。在此留下数语,一则是,不致让这些热心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湮没;二则是,让后人知,本谱就是在这些热心人的支持下完成的,愿后人能以他们为榜样,延续前人未尽之遗愿,让我们的同宗浪迹天涯毋忘归宗,愿我们的后人瓜瓞绵延兴旺发达。
树有根,根深则叶茂;水有源,源远则流长。愿后人踵事增华,得补是篇之所未及,纠正是篇所存之舛误,斯为仁人孝子之用心矣,是为记。
田甫 20150407
怀宁谱序(乾隆一修)
序
(录自怀宁六修谱)
欧阳文忠公(1)曰,人而不知其所自,则涣若凫雁(2)。司马温公(3)曰,作宗谱图以免踈(shū)族如途人。盖欧阳欲人敦本尊尊之义也,司马欲人睦族亲亲之谊也。究之,敦本者上溯渊源,由鼻祖及耳孙而亲亲之谊寓;睦族者萃涣合散,千支万派悉本一人之身而尊尊之义存。要使尊宗敬祖支分派别纍纍如贯珠者,其道则在於治谱。我族籍居鄱阳,元末兵燹繇(4)鄱迁皖,一支适潜,惟我始迁祖儒二公肇基怀邑高河,分居白麟,云蒸霞蔚,绳绳而未已。然盘瓦之积,旷逸之渐也。不有谱以联之,保无孤陋者叩以祖之自出,茫然不知。至星罗棋布会晤不常有,同宗而覿面(5)不识其谁,何者?则昭穆紊、支派淆、宗党疏,本何以敦,族何以睦乎。万念一十八代谱牒未修是亦一大缺陷事,素怀纂辑。奈户口浩繁分散窵远(6),若居潜居桐迁舒迁陕,鄱湖浮梁各处者,欲访其里居,询及世系,苦於跋涉维艰,故有志而莫逮也。今幸合族倡议修谱,族叔轶群、行徤、族侄亚林、晓伦、侄孙芳堦等踊跃从事共勷义举,命万与族侄觐衡秉笔编辑。万不揣譾陋以勤补缀,遵欧苏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之义,以始迁之祖为一世,至五世为一图,直书父子相继,横列弟兄相联,务使大宗小宗各主其祀而不紊。虽门第单寒,惟在后人之振拔,不敢扳附塗饰,欺耳目以负咎前人。故前此汉晋元宋皆有仕显,概不之及,所谓望远者不见其形,听远者不闻其声也。至支庶以下理其绪而分,比其类而合。追所自始,万殊原於一本也;纪所同,分一本散而万殊也。庶尊卑之义明,亲亲之谊笃,豈猶虞涣若凫雁,疎如途人者哉。不踰时而功告竣,虽万有志敦本,素未克酬今,亦藉是以稍慰已。后有继志述事者,历数十年而续修之,是又万所厚望也夫。
清乾隆三十八(1773)年癸巳岁季春月上澣之吉旦 十二世孙思万盥手敬撰
【注释】(1)欧阳文忠公:字永叔号醉翁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2)凫雁:野鸭与大雁,有时单指大雁或野鸭;鸭与鹅。(3)司马温公:司马光字君实号迁叟,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4)繇(yóu):由、从、自。(5)覿(dí)面:当面,迎面,见面。(6)窵(diào)远:指(距离)遥远。
序
(录自怀宁六修谱)
传(1)曰,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於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於祢(2);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而族谱修,谱之大义矣哉。然而代远年湮,恒古遡源无自,远攀近附转觉滋伪良多。欧阳子所谓上世多亡不见,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斯,真不磨之论已。如我操氏斬阳诸谱载,曹孟德公四十二世孙易姓为操沔公,历仕有声。然考之汉有乘公,晋有天成公,宋有斗祥公,成名进士事业巍然。孟德距晋仅一世有奇,距宋仅七百三十八年,以三十年世法推之,则四十二世,当一千二百六十年矣,其可信乎否乎?阙而弗录等诸夏五郭公(3)。唯我始祖儒二公自元末至正间,由鄱湖而迁皖怀,卜居高河埠南隅,后裔析居白麟坂南域确有明徵。迄今盖四百余年矣,子姓振振星罗棋布,门分户别各识所亲。不有以联之,势将路人视其族矣,此山谷年六旬始识四世从兄之所由,见诮也。辛卯(1771)岁叔祖轶群、行徤、族兄亚林、晓伦、万林、克祥、侄芳堦等倡修谱牒,幸有同心慨然彙稿,阅明年壬辰(1772)秋中,各房稿成,嘱璿与族叔彦廷总其全。夫璿性庸才劣少不更事,敢肩钜任哉。固辞不获,爰竭鄙忱按诸系稿式,法欧苏父子直书兄弟横列,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旁治昆季(4),题世分支原原本本著为成书,谨遵断自可见之意,不敢滥冒摭攟(5)贻狄郭(6)羞,越数月而功告竣焉,则尊祖敬宗收族之心皆得以稍慰矣。夫根深者枝必茂,源远者流自长,流衍枝蕃永不失其序者,是所望於继起者之大有人也。
清乾隆三十八(1773)年癸巳岁季春月上澣之吉旦 十三世孙明璿熏沐谨识
【注释】(1)传:指《礼记·大传》。(2)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用恩依循自己的父母,节级向上到祖辈,(恩就很轻了);用义依循自己的祖辈,顺延着下来到你自己,(所以祖辈的义重)。自:用;仁:恩;率:循着;等:差;顺:顺延。(3)夏五郭公:《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4)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旁治昆季:注意,这里的治不是普通所指的治理、管理、统治,而是谱既成,按而览之,百世上之祖宗蔼然如聚一堂,百世下之子孙熙然如列两阶,秩序井然有条不紊谓之治也。(5)摭攟(zhí jùn):亦作“攟摭”。摘取,搜集。(6)狄郭:狄,狄青;郭,郭崇韬。当时有人拿了狄仁杰的画像对狄青说:“您不也是狄公的后代吗?不如认狄公做祖宗吧!”狄青并不为改换门庭而冒认祖宗,他严正地说:“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而郭崇韬在其权倾朝野时,同事向他献媚说:“汾阳王郭子仪是代北人,后来迁到华阴,你世代在雁门,和汾阳王大概有些关系吧。”郭崇韬明知查无实据,却顺水推舟地说:“乱世之中家谱不幸丢失,先人们常说汾阳王是我们四世之祖。”从此,郭崇韬就以郭子仪的子孙自居。后来他带兵伐蜀路过郭子仪墓地时,还下马大哭后才离开。后人讥之。使“郭崇韬拜郭子仪”成为认错祖宗、拜错太公的历史笑话。
序
(录自怀宁六修谱)
家之有谱猶国之有史也,盖萃涣合散、睦族敦宗,序昭穆、辨亲疏,原为千百世计。不纂修之,则一族之中支分派别,无以求其支之所由分,则亲疏混;无以求其派之所由别,则昭穆淆;谱之所阙讵不重哉。江族始祖儒二公迁怀以来,历年四百余,代传十八世。中遭明季兵燹,从前谱牒荡然无存,厥后家有传稿,未付剞氏。江舌耕有年,课读之余,尝怀木本水源之义,营心纂辑,奈有志而未逮也。岁辛卯(1771),族诸尊倡议修谱,慨然踊跃不惮辛勤,壬辰(1772)秋中各房彙稿,校对详明,授之梨枣。上自迁祖,下逮今兹,信者书疑者阙(quē缺)。尊尊以治祖祢,亲亲以治子孙。庶几披阅间,某世子若孙之某支也,某支之属某宗也,某支之某宗之悉某公出也,追而溯之皆始祖一脈遗也。合族之谊,於以笃一本之义,於以敦喜庆懮吊,远近不遗。尙何患,亲疏混而不得其支之所由分,昭穆淆而不得其派之所由别哉。家乘直与国史并垂不朽矣,江不敏因忘谫陋,聊叙数语以誌欣幸焉云尔。
清乾隆三十八(1773)年癸巳岁季春月上澣之吉旦 十四世孙道江谨誌
操氏谱序
(录自怀宁六修谱)
昔天子建德因生赐姓(1),周礼小史奠世系、辨昭穆,谱牒之法由来旧矣。晋挚虞(2)始作族姓昭穆记,后魏重门第有四海大姓,州姓县姓等目;隋书经籍志谱系篇,诸州族姓谱凡八,自是谱益繁矣。往往世次不实,书册无徵,辄(zhé)附於二帝三王(3)之裔。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阙文也,今亡矣夫(4)。以能缺者为难得,则知阙而求其不阙者之妄也。考欧苏二谱并遡高曾五世而止,所谓断自可见之世,不可见者不敢叙耳。夫立乎定哀,以指隐桓(5),已有察貌闻声(6)之惧。况乎数十余传以上,世代辽远真膺难稽,而强扳华膴(7)之族以自诬其本,是望远者必欲目其形,听远者必欲耳其声也,谱牒之失真尙堪问乎哉。操氏於皖怀望族也,其先汉有操乘,晋有天成,宋有斗祥,类皆声施赫奕燐炳缥缃,今其族鸠辑家乘,概不之及。溯自元末至正时,儒二公避伪汉之乱,由豫章鄱湖而揭家徙怀邑高河。将四百余年之系,倣庐陵眉山二公体裁,横列直书为大宗为小宗,若条分而缕析,若丝牵而绳贯,前具图系,后书生卒、载娶适、详坟茔、纪行谊、著节孝、布凡例家规、录服制格言,则斯谱之辑。庶世系无乖,昭穆不淆,亲疏以别,族党以联。虽自儒公下仅五世,要皆祖各有墓、墓各有碑,属在可见可闻之列,并非远形远声之杳(yǎo)。谱如是,豈不善哉,余膺简命莅任皖江,操君昌士深交数年。今余陞任金陵,操君来署欢然道故外,出其族彦廷、觐衡诸君纂修谱略问序於余。余虽闇鄙无文,义不容辞,爰不揣冒昧而为之序。
清乾隆三十八(1773)年癸巳蒲月 吉旦 御前侍卫江南安徽抚标中军参府陞任两江总督部堂中军协镇都督府加一级纪录三次年家眷弟张起鹤拜撰
【注释】(1)昔天子建德因生赐姓:过去帝王封有德之人为诸侯,根据其出生而赐姓,又分赏土地而命氏。(2)挚虞:挚虞字仲洽,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西晋著名谱学家。著有《族姓昭穆》十卷。(3)二帝三王:二帝: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泛指古代帝王。(4)吾猶及史之阙文也,今亡矣夫:原文是,“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意思是,我还能够看到史书中存疑空阙的地方。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先借给别人骑,现在没有这样的了。亡(wú):无。(5)立乎定哀,以指隐桓:站在定公、哀公时代,指望隐公、桓公时的事。鲁国自隐公至哀公是,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6)察貌闻声:这是活用孔子的话。孔子曰:“听远者,闻其疾,而不闻其舒。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意思是:听
远处的声音,能听激扬的,听不到舒缓的。看远处的人,能看到大体形貌,看不到面色姿容。 (7)华膴(wǔ):指美衣丰食,比喻华贵。
操氏谱序
(录自怀宁六修谱)
操氏,鄱阳旧族也。自鄱迁皖而族滋大,云仍(1)瓜瓞日引日繁。藉钟毓於龙山,乞秀灵於皖水(2),其然而不尽然也,根深膏沃源远流长,积德累仁曷其有极。操氏与余戚好也,其先世,乘隆於汉,天成盛於晋,迄宋迄元迄明迄清事业功名暦多显跡。族姓繁衍,属皖为多,置谱政而不修抑,亦主持家道者之责也。辛卯(1771)岁,其族内诸君子倡议修谱,毅然以纂辑为己任,鸠工庀材,阅壬辰(1772)谱事竣。经纬条贯一遵成式,敬宗祖者在是,兴慈孝者在是,敦族党者在是。上绳祖武下启后裔,阀阅鼎钟有递相焜燿於龙山皖水间者。地并効其灵,人益成其傑,蝉联鹊起应弗数王谢乌衣,崔张棨戟矣。休养生息国祚万年,亲睦和祥不诚衍本支百世之泽也哉,是为序。
清乾隆三十八(1773)年癸巳蒲月 吉旦 赐同进士出身候選知县年家姻皖生杨全蕴顿首拜撰
【注释】(1)云仍:亦作“云礽”。远孙;比喻后继者;沿袭,因袭。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2)藉钟毓於龙山,乞秀灵於皖水: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钟:凝聚,集中;毓:养育。 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
惇叙堂说
(录自怀宁谱)
文族谱系向惟分注墨本(1),岁壬戌族君子合梓(2)之。文请勒其衷曰,惇叙堂。因言於族曰,书称惇叙,九族惇叙云者(3),盖所以笃恩义正伦理也。九族在,礼以三为五,以五为九(4),上杀下杀旁杀,至六世而亲属竭,亲属竭则几如途人矣。苏子明允(5)曰,此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范子希文(6)曰,吾族甚众,吾固有亲疏,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无亲疏也。嗟乎,今人族谊涼薄,视祖宗后裔无异外人,庆吊不與休戚不关,甚至相仇敌。闻二子言庶几而亲,厥宗與然,果何道致此也。诗曰:“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戚戚兄弟莫远具尔。(7)”盖以爱物之情兴亲亲之意,言合其宗族之幼子童孙,黄发台背略分言情恩义,洽浃极其勤恳笃厚之至意云尔。虽然犹有进焉,记曰,尊尊长长,又曰,从宗合族属言君子於同姓中,既别夫尊卑长幼,又辨其宗之大小,与其族之远近,亲疏秩然画一,各有条理无夺伦焉。此皆仁圣贤士之至言极论,敦睦之标的,凉薄之碱砭也。族之子姓诚於斯,精察而力行之,则亲爱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等伦之间亦可井然得其辩矣。虽然致此者有本有源,则慎厥身修之谓也,故凡有志於敦叙者尤宜识其来之有自云。
十五代孙显文谨识
【注释】(1)分注墨本:各自单独记载留存。(2)合梓:指乾隆年间首修的操氏宗谱,该谱於乾隆壬戌(1772)年稿成、癸巳(1773)年印刷成谱。(3)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提顿,以引起下文。(4)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一个家族的繁衍永远没有穷尽,因此,人的亲属系统总是在向上下、左右不断扩大。但就个人而言,不可能顾及那么多,于是古代的礼仪对此有所界定。就血缘、相处、恩情而言,父、己、子是核心,这就是三,向上向下各扩展一代就是以三为五,再各扩展二代就是以五为九,高祖、曾祖、祖、父、己、子、孙、曾孙、玄孙九代,这是人一生中能够见到的直系亲属的极限。所谓杀就是不管,确切地说是没有管的义务。上杀,高祖以上;下杀,玄孙以下;旁杀,共高祖以外的族人。其实这就是所谓的九服,由己向上向下均是五世,而六世正好过了这个极限,即至六世而亲属竭。(5)苏子明允: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宗谱的创始人,欧苏定式的苏就是他。(6)范子希文: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7)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戚戚兄弟莫远具尔。:这是诗经《行苇》开头几句,先从路旁芦苇起兴。芦苇初放新芽,柔嫩润泽,使人不忍心听任牛羊去践踏它。仁者之心,施及草木,那么兄弟骨肉之间的相亲相爱,更是天经地义的了。
怀宁谱序(嘉庆二修)
前序
(录自怀宁六修谱)
族谱修自乾隆岁,在玄默执徐越翼岁告竣,距今嘉庆岁在重光协洽,三十有八年矣。人口浩繁远近分析,视畴曩(1)登谱牒者,又难更仆数(2),不为鸠工而绍纂之,将未缕谱牒者甚夥。存者勿论,殁者之生终葬所;近者勿论,远者之时代变殊;迟之久又将与徂茲(3)书缺书迁者等,蔓草荒烟天涯地角奚所寻,究此继辑之难缓也。戊辰(1808)岁涵舘湖北黄州府黄冈县旧居停关,名维纪号西园署内西席。阳月回里,而族众适议祠谱事。涵以茲事重大恐难成,殚力与堂叔东山、徵庸、堂弟荣贵、族祖敦信、叔克交、族兄云州、族弟典五、族侄立元、士文、孔成、彦标、盛選、族侄孙仿虞、咸春等,各备资斧协力谋度。己巳(1809)岁祠议定,庚午(1810)岁正月八日鸠工创造,三月祠成,次第修理,辛未(1811)功竣。与族众议曰,祠已成谱宜续矣。癸酉(1813)岁合族集议,齐谋协虑,若者理稿、若者歛费、若者驰信,各任其力之所能。议涵与侄庚三总其成,夫涵自愧匪材,敢肩钜任,惟是继先人之志,仿前谱之规。父子直列兄弟横列,脉络瞭如指掌,世系较若列眉。遥遥华胄披縑(jiān),既无傅会之贻讥;浩浩鄱湖溯源,实觉由来之难昩。序传则著诚去伪,绝无掠影浮光;规条皆飭纪敦伦,总以绍闻衣德(4);家训并格言敬辑,编年与服制恪遵,一切遵循真莫赞於游夏(5),间有补缀效窃法於朱程。生终不书於国号之前,上下殊势;妣氏必異於小篆之字,父母同尊。独子可接小宗之支,妾子必书嫡母之下。七岁三月殁,虽幼总是亲生;血盆路拾(6)脉难通,不书父传。支可接斯接,断不致唐乃更陶(7);族宜收即收,又何致徐爰冒李(8)。谫陋(9)仅陈管蠡(10)僭越,敢避唾嘰(11)才已輸,夫龙锦安能龙额探珠,名纵厕於佛经,敢向佛头着粪(12)。既已原委之不紊,尙虞负荷之多踈,竭虑殚精续纂告成於此日,继志述事属望还切於后人。暦两次之经营,裁成己觉美善,越数世之振奋,去取更宜谨严,果祖武之克绳,自家声之永振,是为序。
嘉庆二十二(1817)年丁丑季冬月 榖旦 十四世孙道涵熏沐谨识
【注释】(1)畴曩:往日;旧时。(2)难更仆数:形容事物繁多,数不胜数。指现在的人丁比前次修谱时多了很多。(3)徂(cú)茲:今兹,现在。(4)绍闻衣德:谓承继旧闻善事,奉行先人之德化教言。绍,继承;闻,名望;衣,动词,奉行。(5)游夏:子游与子夏的并称,两人均为孔子学生。(6)血盆路拾:领养异姓的孩子为嗣。血盆:血盆经也,某人孩子过多,养不起,帮别人抚养或领来抚养。路拾:别人遗弃的孩子。(7)支可接斯接,断不致唐乃更陶:支可接就接,不可接就不接,即使断了也不能淆宗。唐,唐人;陶,陶人,俑也。不能以毫无知觉的陶人冒充唐人。(8)族宜收即收,又何致徐爰冒李:这里的关键是宜收,所谓宜收,就是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确属一本。确属一本者就要收进来,纳入谱牒,不要害怕认错了父亲,即便认错了父亲也没有关系,只不过相当于过继而已,并没有淆宗。徐、李,代表不同的姓氏,互冒则淆宗。(9)谫陋:浅陋。(10)管蠡:“管窥蠡测”的略语。比喻狭小的识见。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11)敢避唾嘰:怕别人看不起,讥讽。敢:谦辞,“不敢”的简称,冒昧的意思。(12)夫龙锦安能龙额探珠,名纵厕於佛经,敢向佛头着粪:这两句是作者的谦辞,意思是:我的这篇序文怎么能与这部鸿篇钜制家乘相提并论呢,只所以能列入其中,那也是沾了这部巨著的光啊。龙锦:龙的鳞甲。龙额探珠:即“探骊得珠”,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含义深刻,措辞扼要。佛头着粪:佛头着粪是一个成语,原指佛性慈善,在他头上放粪也不计较。后多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了好的东西。
操氏续修谱序
(录自怀宁六修谱)
世皆知联宗族序昭穆,载祖孙父子剞劂(jī jué)成书,遂诩诩称为家乘,而抑思此事固甚重焉。向尝(1)阅同乡诸姓谱,每见有远攀华胄妄附名宗者,彼但欲增光门第,而豈计(2)本原乱支派淆,早已负咎前人哉。操氏与舍缔数世姻,其受姓之由书缺有间,而汉晋元明诸代若乘若天成诸公,功名赫奕事业缥缃,暦(lì古同历)多显宦,殆所谓名门望族,方兴未艾者與。乃其居皖怀者,则不惟不妄溯姓受何时,并不泥求祖所自出,惟以元至正时自鄱湖迁皖,曰儒二公者为始祖。自是而下五世一图,直书父子横列兄弟,萃亲支数千丁编成一册,盖其尊祖敬宗之至,不敢以无徵者诬先人也。辛未(1811)岁,晚得中书选,乞假归里。适贵族谷泉年伯虑前谱荒远,倡议续鐫(juān),姻娅往来每谈及之。晚甚喜其毅然继志,而贵族鑄人、松筠、松坡诸君子亦各有襄赞才。既公车(3)北上,叨列修撰,王事迄无暇日,今年秋年伯以华乘功竣,不弃晚,寄嘱为序。嗟乎,晚学惭鼠獄(4)豈能扬历,铺张增辉宝篆哉然。旁午(5)逐加披阅,实有令人叹赏不置者。其因时制宜视前谱,多所损益不必赘,而横推直列式取欧苏纪事编年例,宗班马(6)华袞荣於数言,斧钺(yu)诛以一字笔削,且法乎春秋於条分缕析之中,寓劝善规过之意。诚如是也,人各自爱,户尽可封,行将处为盛世之良民,出为熙朝之名宦,不且蒸蒸日上,随国运而长发其祥也哉。故晚於贵族读前谱,爱其尊祖敬宗之有道者,读新谱,尤慕其启后传家之有法云,是为序。
嘉庆二十二(1817)年岁在丁丑季冬月吉旦 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年家姻晚生子嘉龙汝言拜撰
【注释】(1)向尝:以前曾。向:从前;尝:曾经。(2)豈计:怎么不考虑,豈知。豈:助词,表示反诘,哪里,如何,怎么,难道;计:谋划。(3)公车: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或代指举人进京应试。这里指本文作者进京考试及第,并被授予翰林院修撰。(4)鼠獄:指智力出众的人。这里是作者自谦,说自己才华不出众。(5)旁午:交错,纷繁;中午。这里意思是,在百忙中抽空。(6)班马:指汉代两位著名历史学家,班,班固;马,司马迁。司马迁写《史记》,班固写《后汉书》。
跋
(录自怀宁六修谱)
是牒之议修也与建祠合,猶忆嘉庆己巳(1809)岁合族集议时,余祖父明昌公年近八旬,苍颜白发颓乎,其中归谓余曰,今日议祠谱事,祠初成谱续修矣。余时童穉虽记忆不以介怀,岁庚午余从谷泉师肄业三元观,适族众鸠工建祠於风吹罗带始祖儒二公墓下,捐基者明瑞、天华、攀桂、美达、美良、大荣、名山等,董事者荣贵、谷泉等,赞襄者东山、徵庸、彷虞、立元、咸春、云州、孔成,士文、彦标、盛选、敦信、典五等,余祖父时亦擕杖陪部经营踊跃,越辛未(1811)功竣,远近亲戚盖莫不夸为盛举焉。祖位既奠谱应重镌,诸族长不背前议,嘱令各房理稿送祠核镌,议谷泉与余总其事。余恐年幼识浅,凡事悉推谷泉,而谷泉自顾年尊分长不更诿力肩其任,如废儒文为烏有,先生尊妣氏而特书大篆,殇不遗於中下,女必详其许适,提国号降子名,斟酌损益皆改前谱而变通,尽善者非谷泉之学识不及此。惜自癸酉开刷后,屡以年歉或作或辍,迨丁丑冬世系始陆续镌畢,卒竟以子螟蛉室孔姞诸孽辈寝搁。豈祠宇功速极盛者难为继與,抑吾族之盛衰固有自與。自后屡议未果,道光丙戌(1826)春余以方友能㴠请赴北直署幕,因逰京都数载,己丑(1829)夏始释舘归。余心计否尽泰来,吾族谱牒其庶几早成也乎,孰知三四年间谱仍中停,而各房老成如东山、荣贵、典五、豔标等且相继下世,惟谷泉舘余家齿豁头童摇摇莫措,嘱余曰尔幸归,谱当竭力成之,爰集复议拟於今正十六起工。然余虽膺其责而心恃谷泉在,尚可劝惩族众,奈何谷泉竟又先期早逝耶。嗟乎,典型凋谢宵心觊觎,坠绪茫茫狂澜谁挽,余因是遵族众议董厥成,披阅之下心甚悚惶,夫余豈有他能哉,亦惟是综首末编次第列序赞山图,旧有者镌刷无遗,新添者品题不爽,至前刷世系悉仍旧贯,不肯另忝己见,不复接修后事。工虽畢於此日而告竣,仍以丁丑(1817)冬月为期,故内有鲁鱼误而字多讹舛,先后異而子未补填,且有误犯各讳而不知者,一切弊疵礙难翻正,特於乱伦者削其派,混宗者截其缐,聊以一字示斧钺之诛云尔,后有继志述事者其体此意也夫。 清道光十(1830)年岁在庚寅蒲月端阳日 十五世孙显德谨跋
怀宁谱序(道光三修)
前序 (录自怀宁六修谱)
粤稽(1)世系之学,自古维昭汉刘向(2)撰世本二卷,六朝虞挚(3)撰世族昭穆十卷,唐太宗诏高士廉岑文本赍(jī)天下谱牒,参考史传作氏族志百卷。宋元间家有宗谱,要皆繁莫可记。惟庐陵欧公依汉年表,眉山苏公以礼大宗小宗作为世谱世系之详确,殆无有加於是者也。我族谱牒创始於乾隆癸巳(1773),其时如思万、明璿(xuán)诸公搏访采辑,经营万状而谱以成。继修於嘉庆丁丑(1817),襄事者显德诸人,而总理则谷泉夫子专任焉,予祖徵公亦随其后。夫天下事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4)。前谱之修距今三十余年矣,生娶终葬未经谱载者甚多。苏子曰,人家三代不修谱,未免视至亲如途人;朱子曰,三代不修谱即为不孝。今吾族未经谱载者不啻三代,谱之重修顾不汲汲耶。岁丙午(1846)族尊复倡此议,族众俱踊跃,遂於丁未(1847)年正月十三日共集祠宇。择取总领者:焕炳、秀荣、茂春;校阅者:国访、海宽、用礼;辑稿者:建頖、用辑、钟美、国荣、国栋、高举、敬立、用章、德先、德元、执两、凤仪、一芹、用培、根立;至予父则咸以总阅推,父因年迈嘱族用砺、砺虞,一木难支,因命余共勷斯役焉。余亦何能肩此重任,不获已因同用砺、建功广为搜罗重加修辑。其家规条例诸先哲已详言之,余曷敢自作聪明以乱旧章。惟是名分悉严宗派悉别,若者祖若者宗俱定,远近之位,某为昭某为穆不淆,左右之班推之,而伯叔昆季分若列眉,降而至於子孙曾元瞭如指掌。且死生悉记,一览而终始犁然;行实必详,遍观而幽潜尽著;坟墓不敢臆载,祀田有必严书。至有變宗乱族,在昔者已不为冒登;而笔削贬褒,在今者俱仍依前例行见。九族用惇,彙编而垂燕翼;一本攸叙,集册以衍鸿庥。但予本质樗栎,愧无王鞏作谱之才,而诸尊力任纂修,实同容居念祖之志,爰叙片言共欣义举,且明今日之丕承既已资,夫先达而在他时之继述,更有望於后贤云。
清道光二十八(1848)年岁在戊申姑洗月 吉旦 十五代孙显参谨识
【注释】(1)粤稽:查考,考证之意。粤:助词。古与“聿”、“越”、“曰”通用,用于句首或句中。(2)刘向: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长安,籍贯楚国彭城(今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因其生于汉昭帝时期,故有昭汉之说。(3)虞挚:应是挚虞字仲洽,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西晋著名谱学家。著有《族姓昭穆》十卷。(4)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语出韩愈《与于襄阳书》:“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意思是,没有人给他引荐,即使有美好的才华也不会显扬;没有卓越的继承人,即使有很好的功业、德行也不会流传。
前序
(录自怀宁六修谱)
窃思,一本散为万殊,万殊归于一本。非谱以联之,将一本终散为万殊,万殊难归於一本矣。故庐陵、眉山及诸子百家,言谱之当修者,详且确也。余族谱牒始自乾隆癸巳(1773),继於嘉庆丁丑(1817),凡大宗小宗图系生终娶适坟茔行谊节孝家规格言,前辈先生固无不条分而缕析。然迄今三十余年若不重为修辑,则户口浩繁支分派别,何以联其族乎。司马温公曰,谱图不作踈如途人,谱之宜修也,明矣。道光丙午(1846)岁合族集祠商议,族众皆欣然踊跃。但余族哲士或年迈、或远舘、或事繁,遂以此事择族曾祖显参、族叔用砺肩其钜任,亦命予分其任焉。予愧性庸才劣少不更事,曷敢当此任哉。幸有砺、参两先生,凡事悉可推其质证。予固无他技,披阅之下不过与诸公参商斟酌,率由旧章而已,后有继起是亦予所厚望也矣。
清道光二十八(1848)年岁在戊申姑洗月 吉旦 十八世孙建功谨识
前序
(录自怀宁六修谱)
程伊川夫子曰,宗谱重修所以明一本而濬其源,究万源而清其流,盖谓上治以源旁治以本下治以流,古今甚盛典也。我族谱续自嘉庆丁丑(1817),距今越三十余年矣。生育之蕃衍,存殁之变更,与夫居处室廬之分析,坟墓丘垄之聚壘,隔窵(diào)相望不知凡几,而且贸迁仕宦侨居异域又不胜屈指,不为重加修辑,恐前之按籍瞭如指掌者,后将散而难收湮而难考也。道光丙午(1846)岁合族集祠公议,族人俱踊跃从事,咸以总阅推予。夫予本樗栎(chū lì)何敢当此重任,爰同族叔祖显参族侄建功共勷斯役,取旧帙而复纂之。庶仰体国家孝治天下之恩,共敦尊祖敬宗之谊,亦历久而不变也。虽然以今视昔保世滋大已,不啻增三之二。继此生生不已,源愈远流愈长,联而续之,视今更何如哉,是所重望於后之复起者,清其流以究派别之源,清其源以明支分之本,是为序。
清道光二十八(1848)年岁次戊申姑洗月 吉旦 十七世孙用砺敬撰
序
(录自怀宁六修谱)
家之有乘猶国之有史,必示其行谊之实以昭茲来许(1)。毋(2)张大其词以滋虚伪,将以探劝戒垂久远也。传信不传疑,豈徒为当时称说云尔乎。顾(3)董其事者须具有良史之实学,作史之伟才,始足以行远而垂后。吾居皖城北门城北乡高河,操氏苍坡老先生及令侄庚三先生董事学宫时,以培养人才为事,而皖怀之文运,因之愈盛焉。余亦尝勷事其后,渐成莫逆,其沧坡老先生令嗣君效曾及族炳也、建功,文章才华俱颇有国士风。每来皖与余盘桓竟夕,纵谈先世遗事,乃知操固皖怀望族也。夫人之爱氏也,必有所自来;人之寄籍也,必有所由始。考春秋襄公七年郑伯髡頑卒於鄵,公榖作操(4),古者以官为氏,以字为氏,以地为氏,操非以地为氏欤。又考宋景濂怀操公琬诗言,自鄱阳来与同试二榜皆冠首,明太祖聘修元史,以疾归,操之旧籍自鄱阳无疑矣。他如汉晋以来若乘公若天成公若斗祥公,事业勋名炳然史乘,而操府前贤叙谱,则以鄱阳迁怀之儒二公为一世,余则概未之及,善哉,其不敢以无徵者诬祖宗以诬子孙也。由一世递及於今,盖二十余世矣,族姓蕃昌人文鹊起,其间列膠庠貢成均官散秩者指不胜屈,而豪盛几甲於古舒。余今春暮以乞假归里时,操君沧坡见访,修孔李通家(5)之好,叙生平握手之欢欣,欣然以重修家谱为余言。余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甚盛事也。前谱之修距今三十余年,翁等复紏族众,博采搜罗,并得炳也、效曾、建功诸君以董其成,则敦宗睦族之至意也,不亦深且远哉。出其成帙取而阅之,见其家规严肃,法戒昭然者十余条,足以励风俗而正人心也;见其节义孝友睦姻纯慤者凡几辈,足以维纲常而冀名教也。见其学有本原,深悉性命宗旨者若而(6)人,如通书正蒙之精深也,如望极西铭之奥衍也。至倣欧苏成法,奠世系辨昭穆,条分缕析纲举目张,诸君子诚有良史之实学,作史之伟才焉。则今日操氏之家乘,又何不可入国史之采纳,以叨盛世之褒嘉,豈徒如余之称说云尔乎,爰珥笔为之序。
清道光二十八(1848)年岁次戊申姑洗月吉旦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云轩葛高翯(hè)顿首拜撰
【注释】(1)来许:后进;后辈。《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毛传:「许,进。」(2)毋:不,不要,不可以。原文为母,无法解释,若是毋,则理顺。恐系笔误,故改为毋。(3)顾:文言连词,但、但看:兵不在多,顾用之何如耳。(4)公榖作操:潜山族谱六修中有,春秋襄七年郑伯髡顽会於鄵,公榖本作操以地为姓。(5)孔李通家:东汉末,河南尹李膺名气非常大,吩咐门人,不是当世英贤或世交的子孙一律不见。十余岁的孔融想见李膺,对其门人说:“我是你家主人的亲戚,快去禀报。”见面后,李膺问道:“你和我是什么样的亲戚呢?”孔融说:“你的祖先老子与我的祖先孔子是师生关系,所以我们早就是通家了。”李膺深为佩服这位少年的才华。后来,“通家孔李”这一典故,就用来称青少年才华出众,反应敏捷;或指两家世为亲戚,关系密切。(6)若而:若干。
操氏重修谱序
(录自怀宁六修谱)
古者得姓之始,或以赐、或以字、或以氏,已与其先人不相同也。唐贞观中高士廉等编谱系二百九十三姓,分九等天下遵之。今天下之姓十倍於唐,其间或避讳或避仇,其始已不欲明其所自出,其后即莫能溯其所从来。操氏之先不可考,今则吾怀望族也,元末儒二公避乱,自鄱阳徙高河,耕读相传人丁繁衍。考之史册,操乘著於汉,天成著於晋,斗祥著於宋,守经著於明,代有闻人足辉家乘。正不必旁徵远引,鑿空传讹以误后人也。狄武襄不附梁公之后,世人称之;郭崇韬下拜汾阳之坟,后人笑之;操氏之谱殆有鑒於茲欤。余与沧坡二兄及令侄庚三先生相交最久,钦其品谊悉其家风。乡党中藉其排难解纷者,得其一言即涣然冰释。中间暌隔二十余年,未克一晤,丙午(1846)夏自彰郡奉讳归里,得见故人,其豪爽猶昔日也。茲值其重修宗谱问叙於余,益足见平日尊祖敬宗收族之心,可以慰儒二公於九原,而固本支於百世也,是为序。
清道光二十七(1847)年丁未岁大吕月 吉旦
赐进士出身诰授朝议大夫知福建漳州府事愚弟王用宾顿首拜撰
新修谱跋
(录自怀宁六修谱)
枝以丽幹为荣,委以同源为厚,物贵反本族何不然,政德薄能鲜深维,数年以来子姓兄弟先后入膠庠而且人丁蕃衍不可谓非祖宗庇荫之所致也。常虞宗谱之未修易致本支之秦越,今年春鸠集族人共襄盛举,於是推炳南、建頖两先生秉笔,而歛费之事则执两先生总其成,政不辞不敏亦奔走其间焉。窃喜诸先生之相与以有成也,秉笔者编纂维勤,歛费者出纳必谨,房众踊跃司事廉明,阅终岁而谱牒告竣,上以绳祖武下以启后人,共切水源木本之思,愈笃尊祖敬宗之谊,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於斯编而毋怠於继述也歟。 十六世孙国政谨跋
怀宁谱序(光绪四修)
前序
(录自怀宁六修谱)
前谱修自道光丁未(1847)成於戊申(1848),距今三十余年矣。间遭洪杨之变,蹂躏不堪沦亡过半际。成平后叔祖显参公讳省斋念切倡修,采辑明缙绅载,守经公之任给事中也,又琮公之任左副都御史也,又琛公之任右副都御史也,又钦公之任都察院也,类皆声势赫濯(zhuó)。泥求其支之所由分固难,泥求其派之所由别更难,若果溯其始末,非一脈相承也,因就其官守颜以牌额,阖族群忻慰之。至未几与世辞,谱务未果。阅光绪丙子(1876)春,族君子集祠紏(tǒu)议,命族兄用培与余为总阅,奈年歉而培兄又际此谢世,谱乃停搁第。我族聚居高河析居麟坂,析居练潭,子孙振振星罗棋布。生者之年月日时,卒者之坟茔碑向,愈经久远而愈多疏虞,此谱帙(zhì)不得不急为纂修也。今年春户督锜翁、铤翁复集祠议,择族侄建頖(pàn)先生仍同余为总阅。予愧久踈笔砚,讵敢膺茲重任哉,幸诸君足以辅其成。予惟率由旧章,奚敢妄参己见。窃不没叔祖显参公采辑雅意,将守经等公标其名目於卷首,与世系两不相妨,纵不若狄将军能卻梁公之像确守其真传,又豈若郭崇韜空拜汾阳之墓贻笑於大方也哉,予不敏愿赘为之序。
清光绪七(1881)年岁次辛巳黄钟月 榖旦 十七世孙用礼谨识
前序
(录自怀宁六修谱)
圣人修二百年之史而春秋作,高士编二百九十三姓之系而谱牒兴。晋挚虞作昭穆志,司马温公作宗谱图,眉山苏公庐陵欧公理大宗小宗为世系宗谱,盖谱之由来久矣。予族谱乾隆癸巳(1773)年始作者彦庭、觐衡诸公也。嘉庆丁丑(1817)年谷泉公倡於前,鑄人公和於后,予祖父仿虞公亦随其后焉。道光丁未(1847)年纂修时命予先父为总阅,父年迈尝嘱予与其事。予忆道光丁未(1847)距今三十余载,其中遭洪杨之变,谱将等诸郭公夏五,书缺有间。迄光绪庚辰(1880)年畅月朔閤族集祠倡议续修,并议理稿者有人,歛费者有人,咸以总阅推族叔用礼与予共勷其事。予愧学识肤浅不敢仔肩,因族叔用礼敢担重任,辛巳(1881)春入祠阅稿,予逐日亦不得稍諉其任。宗派则溯流寻源,世系则提纲论目,凡例则永遵永凛,家戒则不禦不遗。理大宗则小宗遂定,观十世则百世可知,生者字号娶适燦若日星,殁者碑向坟茔瞭如指掌。地无嫌夫远迩,位已列乎尊卑,是以昭穆序长幼分亲疏,著秩然有条而不紊,雍雍然有敦本睦族之谊,寓尊祖敬宗之念。如有复起者,应亦继志述事,是则予之厚望也。
清光绪七(1881)年岁轮辛巳黄钟月 吉旦 十八世孙建頖谨识
操氏前修谱序
(录自怀宁六修谱)
古人因生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操氏得姓之始前谱阙焉弗详,然而道德文章忠孝节义,彪炳史册焜耀简编者,在汉则有若乘公,在晋有若天成公,在宋有若斗祥公,又宋景濂集有怀操公琬诗,据言自鄱阳来与同试二榜皆冠首,明太祖聘修元史,以疾辞归。前序虽载有其人,而究未牵入世系者,正不欲远攀华胄贻郭公(1)拜墓之羞。惟仕蹟之在明代者,其时较近,如守经公之任给事中也,其著述乃时时见於他说。如琮公之任左副都御史也,则由嘉靖甲子(1564)科举人进。琛公之任右副都御史也,则由隆庆丁卯(1567)科举人进。而钦公之任都察院也,则由赐进士出身进。近年来老姻台省斋先生念切,倡修采录前代缙绅,补颜牌额。予今春乞假归里,由高河过操君宗贤宅,雅蒙厚贶(2),欣欣然道故言欢。忽痛先君辞世,谱修未遂,即出先君所采录者示予,予窃思江之绵延而浩远者之靡有涯也,欲为之溯泂(jiǒng)上下,以寻其源之所自出,而见其发自岷阳,暦分水岭猶然滥觞之细流也,及其出三峡过九江以合於汉,汇於彭蠡而其派则分为三,由是至於浔阳而其派则又分为九,未尝不叹源之远者其流自长也。而人之系以姓、别以氏以各成其族者,亦何莫不然,如明代守经诸公或猶江至彭蠡而为三矣,或猶江至浔阳而为九矣,徐为之寻其源合其流,安知不由岷阳来哉。省斋先生颜以牌额,殆亦爱敬之谊,推而及之以著其官秩之美,自茲光於家乘者渐光於国史,不几予之厚望也欤,爰搦管为之序。
清光绪七(1881)年岁次辛巳十月 吉旦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年家弟朗斋洪思亮顿首拜撰
【注释】(1)郭公:五代郭崇韬妄附郭子仪后人,哭之于坟,遭后人贻笑。(2)厚贶:丰厚的赠礼。这里意为,盛情招待。
操氏前谱序
(录自怀宁六修谱)
礼大传曰,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谱牒之修其亦尊祖敬宗收族之意,而为亲亲者之急务乎。高河操氏皖怀望族也,当时群才蔚起谱务为先。乾隆年一踊跃而宗谱创焉,嘉庆年一踊跃而宗谱续焉,迄道光年而宗谱复加纂修焉。晚先父忝列贵府道森公东床(1),晚乃凤仪公外男也。仪公尝设帐,晚往来沾其化雨,亦屡取华乘而展阅之,其家戒尽美而尽善,其凡例愈周而愈详且也。乘公著於汉,天成著於晋,斗祥著於宋,琬公著於明,事业巍然炫燿史册。而惟以迁怀之儒二公为始祖,亦删书断自唐虞(2)意也。今春诸君子糾族重修,锐於从事(3),遵旧章而率由之,采新蹟而增补之。得明缙绅载有守经公琛公钦公同属显宦,不敢谓概为高河操氏苗裔也,亦不敢谓概非高河操氏苗裔也。命剞劂氏颜以牌额,盖虑流太长者而或没其源,枝太茂者而或忘其本。一一而表彰之世系中,不以若者混其派;一一而编辑之,祖祢前不以若者淆其宗。善哉,作谱者诚具有良史之实学,作史之伟才焉。谱未竣,适小儿来任,言及於晚,晚桑梓日踈,愧作他乡尹铎,未遑就甥馆步词庭恭贺壹是。然而今日成为家乘者,即異时可供国史之采求。操氏之谱牒为不朽,而晚之叙说得附骥而亦不朽矣,故不揣谫陋,自退公余而敬为之序。
光绪七(1881)年辛巳黄钟月榖旦 钦加同知衔署淮安府清河县正堂眷姻晚象湖丁仁泽顿首拜撰
【注释】(1)东床:女婿。(2)删书断自唐虞:指孔子编书自唐虞始,唐虞以前的略去。唐虞者,尧舜也。孔子首推尧舜,因此以尧舜为开篇,集结了尧舜禹皋陶、汤周文武周公等尚贤的文章,编成《书》作为儒学的教程。(3)锐於从事:参与的人精明麻利行动迅捷。
新修谱跋
(录自怀宁六修谱)
盖闻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族谱节次镌修诸君子煞费苦心,旧章可率,今春复议重修,秉笔者各称其任,而歛费诸事推族叔国政与予总其成,予幸国政先生浑厚精明一介不苟,予乐得共勷斯举不敢别效其能,惟是未齐稿时,本支有迁居远方者极千里奔驰之劳,有相访不相及者受长夜露宿之苦,稍馨愚忱,備甞险阻,此分内之事不欲为当时共白之,惟在后之人能鉴原之,嗣是有继起者再行纂修,凡我振振子孙慎毋坐观异域畏难苟安,以致路愈远而人愈疎,而本支将失也歟是为幸。 十七世孙用中谨跋
怀宁谱序(民国五修)
前序
(录自怀宁六修谱)
环球各国皆有史,惟中国有国史,兼有家史焉。宋以前家史无刻板,庐陵、眉山诸先哲设有成式,后世修家史者宗之。我族仿欧苏旧例组织宗谱,始于清之乾隆,阅嘉庆、道光、光绪前后百余年,世系秩然无稍紊者,赖诸前人因时继述,以至后人有所适从。于此宣统末造,武汉军兴各省响应,三阅月清帝逊位,民国告成大局粗安。我同姓诸热心提议修谱,一时赞成者不下数千人,各执事踊跃从,公推愚为总文席。愚不才,何敢当兹钜任,诚以各执事同膺担负,遇事应求任怨任劳,毋贪毋慢,且有我长兄庆云干旋於其间。谱事不期年而悠然乐就者,各执事暨我长兄之力,愚何力之有焉。壬子(1912)秋方辑稿,癸丑(1913)夏刊定成书,斯时虽斗米千钱,而振臂一呼,缴费者势如蜂拥,义哉,我族人也。推此义以救祖国之贫焉,往而不利哉。
中华民国二(1913)年夏月 十七世孙记者用船字静山谨识
怀宁谱序(民国六修)
六修新序
(录自怀宁六修谱)
谱牒之作,后世视为亲亲之要举。但溯其本,源於古代社会生活之维系,实具有极重大之意义。历史学者认为,人类进化经原始社会之后,曾实行村落集产制,即土地主权为血族团体所共有,而可耕之地则皆定期分配於各家族。因而每一家族之每口人丁,必须证实其来源,详载其世系,以确定其享受耕地之资格。往昔印度之集产,村落中设有专人掌理其种族之世系,古代雅典举行家族登记极为审慎,即其例也。降及封建社会,严尊卑之名份,树家国之重心,以大宗统小宗,谱牒之修更为严格。我国周官小史奠世系、辨昭穆,或亦类於古印人专理谱牒之政。唐宋以来纂谱方法益加完密,后人遵为定式。我族宗谱创自满清鼎盛之时,以后虽迭经变乱,而先人之继述不衰。民国二十六(1937)年日军入寇,怀桐沦陷,族人之伤亡流散,惨劫空前。三十四(1945)年秋日军无条件投降,三十五(1946)年十一月,予由渝返里,参与冬祀。合族人士喜劫后之重逢,感敬宗之必要,动议修谱,情绪热烈。当即推定筹备员七人,先事计划,翌年正月二十日各房在祠集会,签订大议,组织续修宗谱委员会,推选宏定、钟琪、龙光、基达、锦文、月村、基成、柄尧诸先生为委员。予亦忝列其间,奈服务教育不遑家居,本年夏始辞去教职,专心谱事。盖以委员制之运用,开始不免遭遇困难,加以大局未定,法币贬值,诸事尤为棘手。幸潜股雨含先生为合派事迭次来祠参与干旋,本股崑山、自如、静安、震坤、维新先生等复组织促成,曾号召族人齐心辅助,使谱牒得观厥成。此皆我族人精诚团结,发挥集体力量所致也。猶忆民国初年五修宗谱先君静山公主文笔,常就族人争先赴义之精神而赞美之,予时年幼,不识其语之重而心之长,今而后乃知义之可贵矣。愿我族人继先人之美德发扬光大之,则蒙其福庥者豈独一姓而已哉。
中华民国三十七(1948)年十二月冬至日 十八世孙震球谨誌
新序
(录自怀宁六修谱)
考之谱,有元末季,吾祖讳妙荣公以饶湖总镇逐寇渡江,经宿松而至潜山,萑苻(1)悉靖,见潜山山水之胜,移家居焉。生子五,长文仲、次文二、文三、文仪、文儒。文儒字儒二徙居怀宁高河埠之南,即迁怀始祖儒二公者是也。自是分支并衍,子姓日蕃,总镇公之裔隐然成为潜怀两大股。往昔风气锢塞,虽相距数十里,往来绝稀,故两股历次修谱,从不相谋。厥后人事交际渐繁,彼此接触渐多情谊渐密,敬宗睦族之感油然以生。中日战事停止之明年,民国丙戌(1946)两股不约而同,各有续修谱牒之举,且不期而赴共谋合修,协议既定分途进行。阅数月而潜山局势不甯,潜股徵稿遂致停顿。本年秋怀谱将付剞劂,两股人士相与议曰,合谱既阻於时势,合派必须实行,於是决定自二十六派起订立新派,今后两股派字永远统一。按潜股派系,自二世祖起,迄今历二十余派,怀派自迁怀始祖起,历数相若,是派字不同而其历世相传之派数。由源溯流可比而同,今统而一之纯循自然之序,毫无牵坿之嫌,可谓奠万世一系之基矣。独是合修谱牒为两股人士所积久诚求,而迄不获愿,不无遗憾,此等分合之迹,豈亦有天意存乎,其间以待时会之至耶。震逾六十蒲柳已衰,谱例阅世一修,岁月尙远,后来时世演进如何,良难推测。使斯事将猶为世人重也,不能不望继起者共成吾等未竟之志云尔。
中华民国三十七(1948)年岁在戊子冬月 潜股二十世孙前任繁昌祁门潜山县县长震敬撰
【注释】(1)萑苻(huán fú):春秋时郑国沼泽名,据记载,那里密生芦苇,盗贼出没。后因以代指贼之巢穴或盗匪。
收谱约束
(录自怀宁六修谱)
宗谱为传家宝籙,分收各宜珍重。吾族前谱修自乾隆三十八年,共计九十一套;续修於嘉庆廿二年,共计一百二十一套;又续修於道光廿七年,共计九十二套;又续修於光绪七年,共计一百套;又续修於民国二年,共计一百一十套。迄今三十余年,若不重为修辑,其间生者之年月日时,死者之葬所碑向又将湮没无传矣。爰集公议追缴旧谱重镌新谱一百二十套,编立一百二十字号,派给各房分领。每套填註某字号某某领收,内公谱一套填稽字号公存祠内,付看祠者收储,平时务加封锁,不许私开谱箱,惟每年清明冬至各房首事同到祠内,摆列祖前祭畢仍前封锁。倘有私开等重弊罚本人,仍将看祠者责革。又赠潜股公谱一套填考字号。至各房领收者,俱宜宝藏毋致损坏。倘查有油污鼠嚼擅自笔墨涂改者重责。本人如有不肖者借谱获利私行鬻卖,查出追还原谱削名重处。凡属子孙须当遵此约束,切勿开箱不闭看谱不收,以致亵渎祖先污秽字迹也,凛之慎之。
怀宁谱序(1997七修)
七修宗谱新序
(录自怀宁七修谱)
物本有末,水之有源,这是真理。集人而成家,集家而成族,集族而成国,这是自然。国有国史,党有党史,族亦有谱也,这是必然。且夫稽我操氏曾於元末癸酉为避燹兵,定居高河至今已有666年。其间已修谱六次,据谱载首修於乾隆癸巳,历嘉庆丁丑、道光丁未、光绪辛巳、民国癸丑、止於民国戊子。谱者,家史也,人所周知。有了它,则上以縄祖武,下以启后人。再如祖茔安葬何地,公妣殁於何年,子女联姻何姓,家属侨迁何地,光宗耀祖何人,族有不肖者何人,而先人有谱则了如指掌,后人无谱则散而难收,殁而难考也,卒成郭崇韬拜汾阳墓,岂不贻笑大方,谱之功大矣哉。盖闻人之有祖,水之有源,各姓各族必有始祖。溯稽我祖妙荣公率诸子离江西豫章之鄱湖而迁潜怀之嵩嶽,文仲、文二、文三、文仪居潜山,我祖儒二见怀邑高河山清水秀泉甘土肥而居焉,乃称始祖。厥后子姓蕃衍人口渐多,分门别户析居各处,例如六房广万后裔迁练潭又分居桐城香铺莲花塘,七房广荣公迁居白林五横陈墩及桐城天林等地,长二三四五房世居高河之滨。方合祖国举世升平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团结各族友好全球,堪称干戈入库马放南山的强国,故蒙发我有七修宗谱之念,竟於丙子年仲春月清明节鸠集族人数十於家祠召开第一次动员大会,人人鼓舞共铭七修成立筹委会,各房推出委员代表,如长房振东振中乐启宽夫、二房宏和宏谟志友基才、三房仲生民三操忠、四房基启礼才礼恒、五房基创王应、六七两房尚未通知,故缺席。撰稿费者由各房另行推选,推我为总管、基启为秘书、宏和为总财、振东仲生为顾问。我本才疏学浅年逾古稀,沉浮唯我曷敢当此,幸有基启仲生两先生佐我辅我纠之斧之,怎不从命。越明年丁丑孟春月召开第二次会议研讨谱型,横修直修争端不一,致使长三两房另行单修支谱,家谱不能统一是一憾也。再有远方族人如滁州盱眙浙江、七房广续公居汗山余井等地,因经济不充无法通知,使其不能参修是二憾也。又如七房陈墩六房幸福的族人明知而其不修是三憾也。另有碎石岭与其甘露之间的操厚屋尚有支族人久不共修,这次没有合作好也是问题。诸如以上乃我不才罪亦我问,期盼八修仁人覆车之辙当以为鉴,团结各房少漏族人,将家宝促成完璧再不愧对列祖列宗,乃予之厚望也。本届延请岳西印刷师刘同江同志及其同仁,蒙其精心操作夜以继日协同我各房执事,群策群力众志成城,竟於同年仲冬月,所谓月圆廿一度寒暑两春秋将家谱玉成,功归群人之劳,众人之功也,谨以此序以启后人。
十九世孙品三敬撰199711谷旦
七修谱序
盖闻羊有跪乳之恩,雅一反哺乳之义,人为万物之灵,亦具敬祖之心矣。回溯五十年来,头三十余年或因兵战屡起更换朝代,或因自然灾害经济拮据,或因十年浩劫民生凋敝,虽有尊祖敬宗之心而无力续修宗谱,文革时代四害横行,粗犷口号破旧立新,精华糟粕悉被铲除,伦常伦礼荡然无存,打爹骂娘偶有见闻,誉为万物之灵的人,少数堕落成为冷血动物,若非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势必大乱人伦矣,恫哉恫哉!
后十余年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民生乐利,栖息於子姓记忆窠巢,七修宗谱如同只只喜鹊欣然出巢,舒展羽翼於人心灵之空中往返翱翔,故丙子年春品三先生振臂一呼,族人纷纷响应,自告奋勇毛遂自荐,捐资赞助敦促修谱。
七修宗谱之旨,启迪后人共切水源木本之思,永远遵祖敬宗此其一也;详载五十年来迁徙生终娶适坟茔,利于八修先生稽查,便于子孙扫墓祭祖此其二也;使子姓知其本源所自出,明昭穆序亲疏判长幼分尊卑此其三也;徙居外地同胞有住址,彼此走访互相关照,合族亲爱以慰列祖在天之灵此其四也,老谱上载家训家戒是金科玉律富有哲理,符合两文明标准应多重印,便于后生奉读受其熏陶,从而思想健康自强不息继往开来此其五也;是故各族人民热衷于修谱者良有以也。同年十一月廿二日召开会议讨论谱牒方式,有主张节约改成表格式,而反对者曰,父子同席平起平坐,甚至侄比叔辈长,对列祖列宗不恭不敬;有主张照六修老谱式,即效法欧苏父子直书兄弟横列,上先祖下子孙,尊卑有序一目了然,反对者曰,空白页多浪费太大。子姓弗克负荷众口纷纭莫衷一是,双方争辩年余相持不决,无耐任各房各自单行先修,全族七房每房多印房谱七套互相调换,然后用卷首目录串成全族套谱。
荷蒙族人垂青选余任编纂,比聆之顷心甚惶怵,七修距六修已五十年,时间长事务多条件差,其任务艰巨不言而喻。余年七十有四论才力体力俱不堪胜任,故再三推诿均被族人劝之以大义,兼之余亦有木本水源之义遂膺斯职,幸喜民三操中两位先生才华横溢精力充沛,编纂工作几乎全是二位完稿,余似乎成为滥竽充数之南郭处士。
此次修谱论功劳数乐苗校长第一,他除花大量钱联络人招待人又赞助100元,並经常亲临谱房指点工作,为了他的心血特在此序一记,其他如五一昭祥两先生各赞助200元,基廷晓临两先生各100元,江西昭华灿根两先生不辞劳苦两度长途跋涉来皖怀(路费很多)鼓励修谱,江苏礼彬礼敬礼祯三位老人家对修谱尤为关注,以上各位精神比金玉高贵,予族人在修谱工作中犹如输来一堆核动力推动族人以雷霆万钧之步伐走向胜利,成功在向吾侪招手,让吾侪以排山倒海之干劲夙夜匪懈,修谱是从矢勤矢能奋勇前进拥抱成功,果然仅三月即完成。谱牒大矣哉,贤能操族荣莫大焉,余不才赘为之序。
廿二世孙仲生谨志1997